今天再來談一個神秘魔咒:「你這樣寫不合理。」
常上編劇課的人,有被老師電過作品的人,開會想砍導演/製片的人,
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也常為這句話所苦。
「你這樣寫不合理。」
但很多人都誤解這句話的意思,以為它代表的是:
「你不能這樣安排。」
於是開始舉一大堆例子來維護,什麼「我媽媽也是這樣」、「這是真實發生過的」、「某某片也是這樣演啊」。
比較悲觀聽話一點的,就以為這個不能寫、那個不能寫,這樣寫不對、那樣寫不對,
可是明明別人也是這樣寫,為什麼他對我不對?
所以一直想知道
怎樣寫才叫正確、合理、寫得對?
但這句話通常是指:「你沒有讓這個安排成立。」
什麼叫「成立」?就是「有意義而且不讓人懷疑」。
舉個最常被我挑的毛病:
主角的眼睛,一隻是綠的,一隻是紅的。
我常說,這種外觀的設定不重要,
但難道不能這樣設定嗎?當然不是。
如果故事的世界觀,是兩個對立的種族。
妖精族的眼睛是綠的,
矮人族的眼睛是紅的,
而主角,是這勢不兩立的種族的混血,這一紅一綠的眼睛,使他無論去到哪裡,都被視為邪惡的存在。
這一紅一綠的眼睛,就在故事中有意義,就「成立」了。
再舉一個例子:
一名男子闖進婚禮,親了新郎。新娘是男子的初戀情人。
如果這個事件是突如其來的,一來沒意義,二來有疑惑,因此它不成立。
但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它卻成了經典場景,
為什麼?
因為前面有兩人的愛情故事,
有兩人的「錯過」,
有兩人「無法親吻又必須親吻」的心情,
有男主角不按牌理出牌的搞怪個性,
以及他倔強不服輸的性格。
所以一切的一切,使這個安排成立了,意義非凡,而且觀眾沒有疑惑。
反過來說,如果男主的人設不是那樣,如果兩人的愛情故事不是那樣,這個吻就不成立了。
所以,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安排,
寫任何你想寫的場面,
但你必須給出對的人設,
給出對的鋪陳、對的情境。
不合理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你鋪排說明的太少,
所以在你腦中很合理,在觀眾眼中很莫名。
另一種是你說明的太多,但這些說明不但沒幫上忙,
反而增加了疑惑。(例如,你說明了角色眼睛的顏色)
當然,
有很多編劇看到這裡就落淚了,
因為「你這樣不合理啊」,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導演/製片說的,而是我們說給他們聽的。
這個戲真的不能放煙火啦,他們真的不能去玩沖浪啦,父子情很感人,但這故事原本沒有父親啊。
我們真的不是難搞,但你們的「靈感」真的不成立啊!
要讓這些都成立,電影都變連續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