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資料收集 該如何進行?哪些資料對創作有幫助?

劇本資料收集 該如何進行?

劇本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是劇本創作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透過資料收集,
編劇創作的題材才能夠橫跨不同的領域,不會總是限縮在狹小的範圍裡。

許多知名編劇都會建議新人,第一部作品,寫你熟悉的東西。因為熟悉的東西,不需要做太多額外的研究,不需要煩惱太多真實性的問題,你也比較容易寫出比較深刻且細節的情感與事物,而且你也可以更專注的打磨你的編劇技巧,不用被繁瑣的細節所困擾。

但創意往往是沒有線索可循的,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吸引我們創作的靈感,很多時候並不在我們的生活領域之中(例如警匪、法醫、異國戀等),這個時候,充分的資料收集,不但能夠確保我們的作品不會荒腔走板,更可以刺激我們得到故事發展的靈感,寫出更紮實的角色與劇情。

那怎麼做資料收集呢?什麼樣的資料,會對劇本創作有幫助?


我個人推薦的方向有兩個:一是角色的生活形態,二是同類型的作品參考。我先從後者談起。

許多創作者會有一種潔癖思維,認為當自己有個創意要發展時,應該要避免去看同類型的作品,以免受影響,或者被指說抄襲。這種想法本身有點荒謬,卻意外的常見,包含小農自己年輕的時候,都曾有過類似的想法,覺得自己不去看那些東西,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有雷同,代表剛好我的創意和大師一致,值得肯定。

但這是一種鴕鳥心態,你清不清白不重要,也沒有人在乎。試想,如果有人發表了一部作品,神似羅密歐與茱麗葉,你看到以後說:「這故事跟『羅茱』很像。」

他卻反駁說:「我沒看過什麼豬,這是我的原創。」

試問,你會做何感想?是覺得天啊他真是天才,還是覺得他見識太少?更進一步的說,就算那是你的原創,但你也晚了莎翁幾百年發表,這個故事幾百年來都在世界各地傳唱,你現在才寫出來,又有什麼價值呢?

所以與其在乎「個人清白」,不如更去重視「作品獨特」。身在這個年代,有許多故事和創意都被別人說過了,這是事實,與其無心的去重複別人的故事,不如有意的借助別人的故事,來協助自己能把故事說得更好。

當你想寫醫院相關題材作品時,應該去多找一些同領域知名的作品來看。瞭解一下哪些東西別人家用過了、哪些東西觀眾愛看、這種類型的故事,大家都會怎麼說?

如果你的創意普通,可以思考在說故事的方式、角度上做變化。例如演藝圈的故事很常見,但把焦點放在經紀人的鬥爭上的作品幾乎沒見過(幾乎焦點都在藝人身上),我便寫了一部《賣星星的人》,專門談幕後操盤的經紀人。

如果你的創意很新鮮,便可以借鏡別人說故事的方式、展開故事的方法。例如日劇《王牌大律師》,它的故事完全走在傳統律師片的套路上,事件、調查、開庭、逆轉。但因為人物性格獨特,因此產生很大的新鮮感。

任何故事都有觀眾熟悉的套路,這是經過市場考驗的說故事模式,是基本盤,對新人而言是很重要的。等你夠熟悉基本後,再試著加入自己有意義的創新去突破,才會產生力量。一開始就特異獨行,很可能是本末倒置。

回到你的故事上,資料收集便是為了建立起你角色的生活形態。他每天的工作會面臨哪些事情?有沒有什麼常見的衝突與矛盾?整個環境普遍的價值觀是怎麼模樣?

再更進一步,為了建立角色,你可能還會進一步瞭解他在進入工作之前的生活。例如寫一個法醫的題材,你可能需要瞭解要怎麼成為一名法醫?需要受哪些訓練?求學的經歷可能會有什麼共同回憶?除了正規升學,有沒有半路出家的管道?在你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有沒有那個年代特殊的情況?

年代上的差異要特別留意,尤其是你寫的角色年齡和你有差距時,因為同樣是台灣,三十年前的環境和現代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建築(如101大樓)、公設(如捷運)、科技(如手機)甚至城市景觀(如忠孝橋,柯P上任後就被拆了,但柯P上任前它一直都在),這些細節都要留意。如果你寫你的父母輩的人年輕時在花博公園約會,就顯得荒唐了。

這些資訊,都是為了塑造角色的價值觀、性格以及人際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共同回憶。例如在台灣律師界裡,不同學校畢業的律師,會很自然的形成不同的派系(台大幫、東吳幫等等),派系之間不見得會相互敵視,但人與人之間會因共同經歷而形成小圈圈,是正常的現象。這些都可能是你作品中可以運用的素材。

有些職業工作的地點是特定的。例如總統一定在總統府上班,總統府的地理位置,也會直接影響到角色身邊的人物形象(可能台北人居多,談論的話題、餐廳、休閒娛樂也以北部為主)。像我之前寫的一個角色因為是執行死刑的法警,只有台北地檢署有這樣的法警,所以雖然法警每個法院都有,但這個主角上班的地方是固定的。這個細節不查資料,就不可能知道。它可能無傷大雅(因為觀眾也不知道),但這個細節的出現,讓我在構思角色時,有了更明確的輪廓,也不會寫出他煩悶時就跑去看海的情節。

如何找到這些資料?現在上網很方便,但是資料通常是分散的,所以要下點功夫。例如上面的例子,我要先搜出哪裡有在執行死刑,再找到執行的單位,再找到地址。這個時候「官網」可以幫上很大的忙,但官網不見得會排在搜索結果的前面,所以建議你想找哪個單位的資料,可以先上官網,裡面會有組織架構、簡介和一些基本資料,可以加速你查詢的進度。

但官網的資料會比較官方,所以只適合查一些像地址、組織編成之類的資料,其他可能就僅供參考,所以民間資料和官方資料要相似對照佐證,會比較能勾勒出真實的樣貌。例如你想寫監獄的題材,你會發現私人寫的經驗和監獄官網上的描述根本是兩個世界,至於哪個是真的,不辯自明。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資料來源,便是書籍。住在台北的人比較方便,有國家圖書館可供利用。只要是有書號的書,國家圖書館幾乎都有。雖然不能外借,但裡面坐位很多,又有複印室(現在甚至可以用手機拍),撥出一個下午就能查到很多資料。書的好處就是有好的系統性整理,資料完整,而且可信度比網路資訊可靠。

另外也推薦可以使用「碩博士論文網」查詢你有興趣的主題,研究生做研究常常會需要做田調或訪談,還有做許多的資料整理,有時針對一個主題的瞭解,閱讀論文等於閱讀十本書的重點,只是作者會有自己的觀點,適不適用,你要自己想清楚,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被牽著鼻子走。要懂得區別「事實」和「想法」,事實是不會變的,但想法、價值、判斷、人物設定是可以依我們的故事需求而調整的。

網路還有另一個好用的資源,就是Google Map的實景地圖。它可以幫助你快速建立一個對場景的想像,尤其是長年住在台北的朋友,建議你們寫外縣市時一定要用谷歌實景地圖看一下,因為台北的城市景觀和台灣其他地方(哪怕是桃園、台中等繁榮的城市)非常不一樣。

利用網路做功課的好處,就是效率比較高,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資料。但有些資訊無法從書藉當中獲得,可能需要進一步找人做訪談,或是實地去田調。這些都建議在網路功課做到一定程度,有了基本瞭解之後,再出發。一來不會佔用別人太多的時間,二來訪談者也會認為你有用心在準備,會更願意與你談更多深入的事情,三來你有先做了功課,到現場時也會比較清楚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東西,不然走馬看花,就算人在現場,也不見得知道要查些什麼。

至於怎麼約到人訪談,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難。除了親友之間的介紹,你也可以廣發英雄帖,利用查得到的電子郵件(有時可以寄到工作單位)來提出邀約。記得要有禮貌,表明來意,配合對方方便的時間地點,並且在會面前做好功課。千萬不要有「他應該要幫我」的心態,被拒絕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覺得對方人很差(有這種想法代表你自己人很差),每個人都有自己忙碌的生活,沒有人有義務幫你,要對對方願意抽出時間來完成你的作品,表示感謝。

要記得,所有的資料最終都是為了創造出更好的故事,而不是讓故事去牽就你查到的資料。我們是在進行劇本創作,不是在做學術研究,任何事情都要回歸到你的創作上,是為了使故事加分而存在。不要沉迷於資料的收集,更不要讓收集資料成為你不動筆的藉口。每找到一些資訊,都應該要試著發展一些故事,這樣你也會越來越清楚哪些資料對你有幫助,哪些資料雖然有趣,但無法寫進你的故事。

學會利用資科收集來豐富你的故事,讓你的創作能夠擁有廣度與深度。

推薦文章

求求大家,放過駭客吧

求求大家,放過駭客吧!

親愛的創作者們, 能夠不要再把所有的事推給駭客了嗎? 駭客已經太偉大了。 有人被綁架了, 駭客一 ...
閱讀更多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技巧(二)──拼貼

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技巧(二)──拼貼

之前我們提到過反其道而行(詳見: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技巧(一)──反其道而行 ),要塑造情理之內 ...
閱讀更多
不依賴靈感發展故事的4個方法

不依賴靈感發展故事的4個方法

「 靈感 從何來」是創意工作者畢生的難題,「有了個點子,卻無法寫下去」也常是許多創作者面對的困境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