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症】聽了看了很多戲劇理論不會應用怎麼辦?

聽了看了很多戲劇理論不會應用怎麼辦?

創作的學習之路是漫長的,有的人很有天賦,靠著直覺便能橫行無阻,多數人應該和我比較像,寫出了興趣,或對創作有嚮往,但想進步卻不斷遇上瓶頸,於是便開始買書、上課,最後就會自然接觸到各門各家的戲劇理論。

要真正學會該理論,就要去尋其根源

要完全摸通這種理論是需要一些功夫的,因為每個理論都有各自的背景,有理論產生的時代氛圍、流行,有理論歸納者個人的見解、企圖,以及再詮釋者個人的見解與企圖。

以坊間許多編劇老師為例,多數其實都不是理論出身,只是愛寫也會寫,作品受到肯定,擁有了資歷,就可能會受到邀約去開課。但他從沒學過怎麼寫,更沒學過怎麼教,那怎麼辦呢?自然就是去找一些理論來撐撐場面。

信不信由你,我就曾上過一堂編劇課,那是一個約3小時的講座,講者也是頭銜有資歷的編劇,但講者自己喝醉了不說(不知道是為了壯膽還是純粹中午吃完飯喝高了⋯⋯),課程內容就是用《救貓咪》的15步驟套上了一本經典小說的情節,講者照著講義說故事。如果分析到位、解說清晰也就罷了,偏偏他對每個步驟實際在處理什麼事情說不清楚,前言不對後語,一個完整理論加一部完整的小說,變得支離破碎,全無重點。

這當然是比較誇張的例子,但這例子正突顯了大家面對理論時的尷尬。拿了一個15步驟12階段23件事9個路標什麼的,就開始亂圈亂套,「他應該是這個意思吧」、「這樣應該可以吧」、「反正不都這樣嗎」,不求甚解的情況下,混雜著自己的創作習慣、個人喜好與經驗,自己用的懵懵懂懂,再傳一手的情況就更糟。

我相信多數人在最開始接觸各家理論時,都是以類似這種方式接觸到的。像我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救貓咪》,就是一篇網路上的摘要,列出15個步驟和各自的任務重點。但這些任務重點為什麼存在?為什麼是這個順序?有什麼前提和預備知識?不知道。但我在創作時有沒有想過要套這15個步驟,有啊,好萊塢秘訣耶,結果呢?當然是慘不忍睹啦。

所幸後來讀了理科,受了研究訓練,才漸漸擺脫這種「以訛傳訛」式的理論學習法。為什麼要先分享這些?因為不這樣你可能會一直在錯誤的資訊裡打轉而不自知,自然談不上運用了。

所以你要學習一套理論,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源頭,去看全本。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做導讀時,不做像坊間那樣重點式的導讀,把一本書用15分鐘講完,反而一個章節要講2小時,整本書講了快40個小時,比自己讀書還久?因為這樣你才讀得到一本完整的脈絡,而不是斷章取義。

以《救貓咪》為例,大家都以為他的重點就是那15個步驟,但15個步驟都是外在框架,好像不關心角色。但它有沒有談角色塑造和歷程?有。有沒有談鋪陳的技巧?有。他甚至還有談到圖卡創作法(此為簡體版翻譯,請原諒我在繁體版出書前就搶先入手了)。事實上15步驟是建立在圖卡創作法上,而這個外核內部也有關於角色的支撐。如果我光摘要那15步驟,你真的能學全嗎?想必很難。

而這也還沒談到創作者的習慣與創作企圖。像《故事的解剖》的企圖心,是建立一個完備的故事理論,所以談得很寬、很廣,但很少處理到極細節的部分,因為講太細節就有失完備。而《救貓咪》的企圖心,是提供你一個快速、有效、明確的創作框架,所以框架外的東西、無法被框架化的東西幾乎都被他簡略帶過,讓你以為他沒提到、不重視,但他其實只是想強調他的重點而已,因為他有他攻擊的對象。

他試圖打醒那些「感覺派」,打醒整天講不知所云的角色深度、氛圍、詩意的創作者。所以在《救貓咪》裡會像「你的角色最好不是瘸子就是大鬍子」、「每個角色都要有口頭禪」這類讓你失笑的指導,但如果你理解它背後的含意和效果,而不是被他牽著鼻子走,你才能比較坦然。

你說天啊,我怎麼可能會知道這麼多?他書中又沒寫。那是因為你看的爛作品不夠多。我大學時代自封為「爛戲之王」,我那時瘋狂看戲,每週都會到劇場報到,但幾乎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爛戲(小劇場嘛⋯⋯XD)。我也寫過爛戲,知道那些爛戲是在什麼偏執的創作者靈魂下被生產出來的。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被爛戲折磨的感覺和爛戲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大多數都是自我膨脹或對經典的拙劣模仿),也就更知道這些創作書在談些什麼。

所以要應用理論,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放空歸零

不要帶著你對創作的陳見或偏見去使用理論,你只會硬是曲解它的意思去套用你自己的想法,為你的作品做解釋。

2. 讀原本、全本

不要斷章取義,不要只挑自己喜歡的部分看,不要只挑合自己胃口的部分吸收,也不要聽人胡說(包含我)。

3. 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照做

他說什麼,你就照做就對了。照他的方式寫,他說先做什麼,你就做。放下你原本想寫的東西,先去理解對方在談什麼。不然又會犯曲解別人成全自己的毛病。記得,我們是為了學習才去接觸理論的,如果你只是想拿理論包裝自己或替自己找藉口,那真的不用了。

4. 實際體驗後,保持懷疑精神

我們的理解可能有誤,他的理論可能有盲點,在實際感受後,去理解它的優缺點,看它在解決什麼問題,看它有什麼極限。從你的創作中去和理論對話。

5. 跨理論去尋求驗證

「說故事的技巧」就像一隻大象,每個理論家都從自己的角度去詮釋、歸納,這個人給你一條鼻子,那個人給你一條腿,你應該將它們拼湊起來反覆驗證,互相參照,而不是把它們都視為獨立的個體。

6. 從作品去尋求驗證

理論是作品的跟隨者,永遠是先有大量的優秀作品,才能歸納出理論。但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美學,所以從書中提供的範例作品找答案會最接近原貌,如果無法,至少要是同類型的作品。不要用反框架的作品來驗證理論,因為它本來就不是那個理論歸納的對象。

7. 不要只看一次

大腦很厲害,但沒有你想得那麼厲害。驗證過程中不要憑印象,應該要回到書本中確認他的說法和你新產生的想法。記得,不要斷章取義。反覆進行1-7的過程。

8. 保持開放心態,利用理論起舞,而不是被理論束縛

全世界男人的身高平均是172,請問身高不是172的男人存在嗎?當然存在(172是我瞎扯的不要當真XD)。理論是歸納,是一種平均值,它說1分鐘做什麼3分鐘做什麼5分鐘做什麼都是一種參考,不是一個絕對。很多人學習到最後變成不會寫東西了,因為學越多好像越多事不能做、不能寫、寫不出來,但這樣是本末倒置了。應該以理論為基礎,去理解到「啊,原來說故事是這麼一回事啊」,然後在這個體悟上去做你的創作。

看到這裡,你可能困惑了。不是要我們放空又要我們聽話照做嗎?怎麼又變不一定要聽話了?

順序是很重要的。前面的放空和聽話,是要你學習。學習完了要懷疑。懷疑了要去驗證。驗證之後有了體悟,你的創作狀態改變了,前面的框架自然就不見得要完全參照了。

戲劇理論其實是為了學習、傳承、突破才存在的。世界上第一部戲不是先由理論家完成作品,才由劇作家去寫劇本。而是由無數劇作家以他們的美學與靈魂去創作,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收集了這些成功的作品做歸納,由理論去描述那「成功者的美學與靈魂」,新的創作者從這裡獲得傳承,並且融合自己的美學與靈魂去突破。這個過程在時代中重覆又重覆。

所以理論嚴格說起來,不是拿來應用的。你應該用它來磨練你的美學與靈魂,使你能獲得幾千年來說故事的藝術家們累積的傳承。

 

推薦文章

韓劇《我的新創時代》編劇這樣佈局,全球收視率超高觀眾買單!Ep4-8劇本解析

韓劇《我的新創時代》編劇這樣佈局,全球收視率超高觀眾買單!Ep4-8劇本解析

嗨,又到了我們《追劇學編劇》的時間,從這集開始,我們會加快腳步,不再一集一集解析了。為什麼呢?因 ...
閱讀更多
皮克斯故事技巧22之6──給你的角色相反的東西

皮克斯故事技巧22之6──給你的角色相反的東西

你的角色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給他們相反的東西,看他們如何挑戰自己解決這些不曾解決的問題,這就 ...
閱讀更多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七)災難降臨

電影的十大模組與內涵(七)災難降臨

帶領主角脫離日常生活的, 不一定是奇跡, 有時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以飛來橫禍、天災為題材的作品,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