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霓小姐的愛情》微電影賞析

 

一部電影讓人喜愛,有時來自引人入勝的情節、有時因為發人深省的對白,但大多數時候,來自討人喜歡的角色。

青蛙變王子,麻雀變鳯凰,一直以來都是令人喜愛的愛情故事類型,這類故事最吸引人的元素,都來自於青蛙與麻雀我們似曾相識,可愛親切就像朋友,甚至如同我們自己。所以當劇中角色找到鑽石真愛時,我們悄悄期待這樣的美好降臨在自己頭上。

有別於《101次求婚》的真愛無敵,《康健霓小姐的愛情》走的是另一派愛情故事大宗:命中註定。

三段影片正好構成經典的三幕劇結構(參見:從「起承轉合」到「三幕劇」結構),第一集開場,第二集相遇衝突,第三集解決。

開場以歌曲的方式快速介紹了康健霓的人物特徵,並且帶出了她的需求──一個夢中的男子。記得,角色一定要有需求,有需求才有障礙,才有衝突。

康健霓便是典型的「討喜角色」,什麼叫討喜角色?討喜角色就是身上帶著你我身上常見小缺陷的角色。我們常會覺得這樣的角色「很可愛」,比起完美的角色(如接下來出場的吳海培)更討人喜歡。

故事一路走到兩人相遇的前一景,吳海培登場,他也有他的需求與衝突。但吳海培基本上是沒有演出太多特徵的,他的識別記號是憂鬱王子與大明星。這是我們在篇幅有限或場景安排上的一種權宜技巧,用標籤的方式帶出角色。

第一集結束在兩人介紹完畢後,終於相遇,留下一個大懸念,同時為進入第二集的衝突做準備。

第二集則安排兩人的發展,透過一隻遺落的手機,兩人有了再次見面的機會。衝突的發生,就在康健霓的明知對方是夢中情人(還真是名符其實的「夢中」情人),卻無法開口坦白,直到機會過去,兩人以錯過收場。

衝突的發展,一個重點就在於對觀眾期待的回應。觀眾在第一集開場後,已經這兩個人必然是命中註定的一對,所以當兩人相遇時,期待便開始了。觀眾們期待他們往好的地方發展,但身為編劇,我們的工作是,反其道而行。想盡辦法破壞他們每一次的相處,破壞觀眾的期待,然後在期待落空後,又安排兩人再見面的契機。

期待又回來了,這次好像有進展了(一起喝咖啡聊心事了),卻最後卻又什麼都沒發生,觀眾的期待又落空了。這便是衝突的發展,一次又一次的勾起觀眾的期待,再不斷推遲承諾的實現。(一部愛情電影的承諾,便是主角找到真愛或找到自我)

故事來到第三集,康健霓為了吳海培開始改變,角色歷程發生了,這便是解決的重點:處理主角外在困境與內在的轉變。

90%的故事衝突,困境最後都會指向主角自己。最大的敵人總是自己。只有當主角面對自己的缺陷,改變自己的缺陷時,困境才能迎刃而解。

導演在第三集做了一個與第一集相對應的安排,利用歌曲來處理康健霓的轉變,這在編劇技巧中稱為「雜景」,是個很常見的過場技巧,常用來處理一段時間的流逝中角色做的事,只需要幾個畫面便能解決像特訓、大變身或瘋狂Shopping等等事件。

康健霓變健康了,再次遇上了吳海培。她哼著命中註定的那首歌,吸引了王子的注意。最後康健霓變健康,吳海培變快樂,HAPPY ENDING。

這裡有個注意事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歌曲,請一定要安排伏筆。

安排伏筆這四個字聽起來,彷彿是什麼神聖不可思議的任務,但其實它沒有你想像得那麼複雜。

一個簡單安排伏筆的方式是:你先知道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然後再回頭去把它放進先前的場景裡。

雖說人生如戲,但做戲比生活容易的地方是,人生不能重來,劇本卻可以不斷回頭修改。

如果你細心留意,那首Dajavu在劇中根本是鬼打牆,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康健霓和你我都熟到不能再熟了。在最後她與吳海培重逢的戲之前,編劇還特別安排了一場戲,讓同事問她:妳在唱什麼啊?雖然事後以「是不是談戀愛啦?」轉了個彎,一切看來很自然,但如果你看了結尾回頭檢查伏筆,其實這根本是故意到不行啊。

這便是編劇的功力所在,明明是刻意丟進去的東西,但透過一點包裝潤飾,在結局還沒來臨時,一切看起來都自然無比。

這次賞析,我們看見了三幕劇結構的運用、討喜角色的塑造、雜景過場與伏筆安排等等技巧。你學會了嗎?

推薦文章

東默農老師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嗎?

東默農老師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嗎?

看著回饋單上的這個問題, 我想起一位朋友說過的話: 「人生無悔,只是句賭氣話。 人生要是從沒後悔 ...
閱讀更多
業界沒有一個標準叫「學生」

業界沒有一個標準叫「學生」

很多人的想法很有趣, 在練習時喜歡定位自己是「業餘」、「初學」、「學生」, 但投稿出去後, 又奇 ...
閱讀更多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 東默農書封

一本書孵化的奇幻之旅(中):出書的企劃與關卡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書》出版後,很多人都對「把編劇教學寫成小說」這個概念覺得很有意思,但這其實並不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