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05/16 《原子編劇課5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跟千鶴小姐一起漫遊臺灣:談《臺灣漫遊錄》的虛構工程
喜歡看台灣原創的小說嗎?那或許你聽過作家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它是2021年獲文化部金典獎的作品。故事中以台灣在地美食為主題與象徵,去勾勒作者對於該時代背景下想探討的文化意涵,小說中對於歷史考證與日文詞彙亦有細膩運用。
作家楊双子每每推出新作品,必引起廣大迴響與討論。她擅長以日治時期史料文獻作為小說創作素材,歷史中的女性旅行,亦能發展為虛構小說的主題。
這次,楊双子老師將以《臺灣漫遊錄》為例,說明這趟「昭和台灣縱貫鐵道美食之旅」從發想、構思、資料蒐集、實地考察、條理式整理、設定架構到書寫的過程,帶領你以過往歷史為沃土,種下新穎創意,生出驚艷絕倫的花。
精華筆記分享
● 《臺灣漫遊錄》的虛構與真實
《臺灣漫遊錄》是甫問世便引發社群爭議的「虛構譯作」,這故事講的是1938年的日本女作家青山千鶴子來到臺灣旅居,落腳在台中,找了個臺灣地陪,從臺灣頭吃到臺灣尾的美食之旅,寫些日本南進政策的觀察。
因為這本書符合文史工作者的研究,以假亂真很成功,所以被部分文人認為是詐騙。作家楊双子老師認為,情節是虛構的,但情感是真實的,雖然虛構了角色,但在貼合歷史的背景裡,卻是合乎情理的情節,所以它是一部既虛實摻半的故事。
精華學習重點:和劇本相比,小說創作最特別的特質在於自由,能夠發揮的空間很大,無論是型式、觀點都能夠不斷的突破框架。楊双子老師的《臺灣漫遊錄》以譯者為名出版,當時確實引發不少討論,現在看來,仍不失為一項創舉。
● 《臺灣漫遊錄》裡的美食之旅
第一人稱的青山千鶴子,來到臺灣十二個月,每個月吃一種,所以有十二個章節。楊双子老師設計了宴席菜的概念,從前菜開始,讓青山千鶴子吃了瓜子、米篩目、麻薏湯、生魚片、肉臊、地骨露、咖哩、壽喜燒、菜尾湯、兜麵、鹹蛋糕和蜜豆冰。
後來實際開始寫作,又和規劃大綱有所不同。在食物的調度上,其實也和角色的親密程度有關,帶有起承轉合漸進式的安排。
精華學習重點:聽老師一一介紹後,方理解十二道吃食其實也別具巧思,我們總不會和陌生人一起共吃火鍋吧?在商務場合,也會盡量挑選吃起來表情不會太猙獰的食物,所以在菜色安排上,楊双子老師也下足了苦心。
● 為什麼從食物切入故事?
食物和時代背景以及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例如「兜麵」,其實是一種泉州年菜。以前的人因為沒有冰箱,就把湯湯水水的年菜加入番薯粉,揉成一種類似粿的東西加以保存。經由這種大家一起揉的勞動,也象徵每位家人都被揉在一起。
楊双子老師笑說,現在已經吃不到兜麵了,因為大家都有冰箱,生活又以小家庭為主,沒有必要費事做兜麵。她唯一一次的品嘗經驗是台東慢食節,有一攤正好在賣兜麵,味道像是佛跳牆的固態版本。身為歷史研究者和歷史作家,楊双子老師希望透過寫作,留下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不讓它消失。
精華學習重點:許多食物的出產和命名都有其背後典故,如客家的糯米糰子「牛汶水」,和基隆以魚漿製成的「吉古拉」,在楊双子老師的解說後,除了品嘗美食,也多了歷史背景的深意,更能理解《臺灣漫遊錄》創作理念及價值意義。
● 歷史隱藏在細節中
青山千鶴子的住房是以新竹的辛志平校長故居為概念,那是一幢日式的房子,長廊旁有一整面透明玻璃,在一百年前,長廊是直接銜接庭院的,這表示當時的人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很低,不需要一道道的鐵門。
日式房屋的大門低矮,則顯示了從前的人沒有現在高大,所以門不需要蓋得很高。而每間房間都窄小,大約三五坪而已,則代表人們對於私有空間的需求很低,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共區域活動。
精華學習重點:楊双子老師說,歷史若只有一小部分的史學家知道,未免太可惜了,她很想要盡可能保留文化。老師將歷史講解得非常有趣,從食物和旅行帶領大家進入百年前的生活,相信在這堂課後,從前比較少接觸歷史小說的同學們,日後也會將歷史小說納入口袋書單。
︙
︙
更多精彩收獲保留給現場參與《原子編劇課》的學員,歡迎一同來學習更多關於創作的深入知識。
講師介紹
●楊双子 – 小說家/次文化與大眾文學觀察者
▸ 百合/歷史/大眾小說創作者,動漫畫次文化與大眾文學觀察者
▸ 曾獲中興湖文學獎、台中文學獎、台北文學獎,以及國藝會創作補助、文化部創作補助、教育部碩論獎助
▸ 作品受到文壇推崇,作家駱以軍與朱宥勳皆有所讚譽,駱更表示:「書寫筆法讓他佩服,相似於晚期印象派的畫作,有種偏執的昭和風,一種台灣的『南方憂鬱』。」
▸ 近作為《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台灣漫遊錄》、《花開時節》
什麼是原子編劇課?
有聽過「原子習慣」嗎?
巨大的成就,是從細小的改變開始的。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就能變強37倍。
原子編劇課想帶給你的不是「一門課程」,
而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環境」。
我們透過每個月替你安排各種不同的小課程,
這次帶你讀一本書,賞析一部電影,
下次帶你實作練習,討論寫的作品,
偶爾帶你聽聽業界經驗,向專家學習。
每次學得不費力,才會有勇氣繼續。
在過程中養成習慣、找到夥伴、寫出作品,
陪你一起練功、一起成長,
這就是我們想替你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