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是真的有創意,還是只是「畫了濃妝」?

故事 上妝

顧著「化妝」的編劇們

今天我們來聊聊故事創作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很常看到一種「上妝」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學生通常覺得他們的故事很有趣、很生動,但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被故事的「妝」騙了,沒有注意到他們故事本質上的乏善可陳。

這些「妝」,很多時候也誤導了創作者,讓他們誤以為那些東西是故事的一部分,於是心力都放在這些東西上,而忽略了故事的本質。到底什麼東西,是故事的「妝」呢?有幾個常見的例子:

1.花俏的名字

很多創作者喜歡給角色取生難字的華美名字,或是異國風的特殊拼音(如Rusicasa、Lakamimina),這些名字讓他們覺得角色很酷、很奇幻、很可愛,但故事不會因為主角名字從阿傻換成了龑燚雙就變精彩,名字終究只是名字。花俏的名字不只人名,也包含國家名、城市名、寶物名、武器名、招式名、食物名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2.可愛的小動物

可愛的貓貓狗狗羊羊馬馬駝駝,大多會做一些擬人的行為,或是耍傲嬌或賣萌。這些小動物確實很可愛,但故事不會因為多加了一隻可愛的動物就變好看,動物終究只是動物。

3.特殊的設定

這設定可能是文化,吃奇怪的東西有特殊的禮節穿怪異的服飾等等,也可能是人物的外型設定,包含但不限於主角的髮色膚色眼珠色虎牙及耳朵的數量。設定也可能是世界地圖的長相、特殊生物等等等等。總之,設定如果對故事沒有幫助,設定就只是設定。

4.華麗的修辭

無論是對景色的描寫或是人物的對白,無論是引經據典或是自創佳句,一個糟糕的故事不會因為主角說了一句美滋滋的中肯台詞,就翻身成好故事。修辭只是修辭。

當故事卸妝後

把這些東西去除,換得「平凡一點」,如名字改叫小明,長相改成正常亞洲人,小動物換成普通人類,把那些風俗習慣都去除……將你的故事回歸到素顏的樣子。再重新看一遍你的故事,你還覺得你的故事有趣嗎?特別嗎?如果你發現,你的故事這時失去了魔力,不用沮喪,它本來就沒有魔力。

我並不想去否定化妝這件事,因為妝化得好,當然能替故事更加分。當一個人素顏也美到不行時,上妝能讓他更加出色。當一個人天生長得不那麼好看時,適度的上妝,也能使他顏值提升,補足先天的不足。但只是一昧的上妝,最後美人也可能被畫成濃妝大花臉,反而大扣分。

所以弄清楚故事怎麼樣可以「天然美」,是非常重要的。在構思故事的初期,我們應該聚焦在這件事上。

故事的天然美

我們覺得瑯琊榜精彩,絕不是因為故事中有個瑯琊閣,主角叫梅長蘇。而是因為他為了完成目標,周旋在眾多勢力之中,扶助最不可能稱王的人,一路達成不可能任務的過程。

故事的本質,是「主角想追求一個目標,遇上了困境,採取行動克服,最後獲得了成長」的過程。但同樣是這個過程,有的故事精彩,有的故事平淡,他們的差別在哪裡?差異在「戲劇性」和「新鮮感」。

我們常說一個故事要有梗,更讓人好奇,要有吸引力,但這些東西說來簡單,但也非常空洞,好像沒有準則可以依循。可是事實上,這是可以具體檢查得出來的。

我們只要具備三個基本認知,就可以隨時做出有梗的故事:

1. 創意=陌生的組合
2. 故事=主角+衝突+行動(+成長)
3. 戲劇性和生活化事件的差異

創意是什麼?

「創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和陌生感有關。一個出色的創意,在經過大量的傳播和重覆後,就會變得沒創意。當電腦和手機初次組合成智慧型手機時,這是一個驚人的創意,但在智慧型手機已經變得尋常時,這就只是日常了。創意的重點,是陌生的「組合」。請留意「組合」這兩個字,這代表不是「某件事」很有創意,而是「某幾個元素很少被拼在一起,所以當這幾個東西被拼在一起時,很有創意」

在戲劇中,這幾個東西,就是主角、衝突和行動。千萬不要掉進去「什麼劇情有創意」這個單一思維,要聚焦在「組合」上。例如,很多人覺得使用魔法很有創意,但魔法師使用魔法,再正常不過了,一點創意也沒有。反倒是一個魔法師無法再用魔法,必須學習怎麼使用人類科技的故事還比較有趣。

所以重點是組合。一個家庭主婦想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卻忙於家庭,被婆婆、先生、小孩折磨,疲於奔命。到這裡是「主角+衝突」,而一般她會採取什麼行動呢?她可能會離婚,會離家出走,會回娘家哭訴……。但這些都是「正常的組合」,因此沒有創意。但她的行動,居然是去學神仙教母的魔法,並且用這些魔法把家人伺候得服服貼貼的,這種行動少見,便是「陌生的組合」。

調整故事的創意度

有些事件和行動,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例如魔法、探案、復仇、尋寶、鬼怪天災來襲等等,這些事情角色本身承擔極大的風險(通常非生即死),影響性巨大(影響國家或世界安危),或是報酬極高,或本身在現實就不存在(如魔法),所以只要和這些東西有牽連,故事本身就很有戲劇感。

而有些事件和行動,本身很生活化,學校生活、學習才藝、工作與感情困擾等等。這些事情戲劇感薄弱,但卻是生活中很常遇到,會與觀眾(及編劇)產生較大的共鳴。

故事的有梗沒梗,並不是一個全有全無的問題,而是程度問題。我們比較以下幾個例子:

一個單親媽媽活得沒有自信,被女兒瞧不起,她有天在一個機會下,去學習如何唱歌,她從中找回了自信,也修復了和女兒的關係。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我們不能說這個故事不好,但絕不會說這個故事「有創意」。原因就在於,這件事的角色、衝突、行動之間,都是我們熟悉的組合。

我們試著增加一點陌生的元素進去:

一個單親胖媽媽活得沒有自信,被女兒瞧不起,她有天在一個機會下,去學習如何跳肚皮舞,她從中找回了自信,也修復了和女兒的關係。

這個故事中,有一個「肚皮舞」的元素,這東西不常見,同時我們也能想像胖媽跳肚皮舞這個陌生組合的趣味性。所以這個故事,比原來那個故事「更有創意一些」。

但本質上,它終究只是一個媽媽學習才藝,並從中找回自信的故事。這個骨幹本身,仍然常見。

所以我們試著把它再陌生化一點:

一個胖媽媽活得沒有自信,被女兒瞧不起,有天她發現老公疑似外遇,外遇對象是一個肚皮舞老師,她決定混入肚皮舞的班上,和老師混熟,好抓姦在床。

這個故事把「學才藝是為了找回自信」改成了「學才藝是為了抓小三」,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又變得更有梗了?

到這裡為止,我們已經做到一個在家庭喜劇這個類型上,相對出彩的故事了。但如果我們還希望更上一層樓,我們可以再混入一些更陌生的元素:

一個單親胖媽媽警察活得沒有自信,又因為忙於工作,和女兒關係疏離。有一天,他們小組鎖定了一個貪污的官員,她來到官員太太的肚皮舞班上學肚子舞,只為了查出關鍵性線索,將官員繩之以法。

雖然學肚皮舞是為了抓小三這件事本身,已經有點特別了,但畢竟還算在「同一類型」之中。我們現在把「抓罪犯」這個「另一種類型」放進來,變成「警察(主角)+想抓罪犯抓不到(衝突)+學跳肚皮舞」。有沒有發現,故事的創意又變得更強了?

而且留意一件事,這個故事雖然走到最後已經和原來的故事很不同了,但在處理「媽媽的自信」以及「媽媽與女兒關係」這些內在議題上,完全沒有跑掉,我們可以想像這四個故事的最終,都會走向媽媽的覺醒以及和女兒關係的修復。

比較一下我們故事開頭所說的「化妝」,和後面這個「讓故事本身變有趣」的做法,可以理解到什麼樣的操作,才是真正對故事有幫助的了吧?

—-

想知道更多關於如何寫出好故事的技巧?😮
想學會拆解故事掌握戲劇原則🤔
想要更理解人性心理豐富你的角色設計?🧐
那麼這堂【劇本背後的心理學——從角色出發的編劇技巧】就是為你而設計的🎉

👇點擊下圖瞭解課程詳情👇 劇本背後的心理學

推薦文章

劇本背後的心理學 - 從角色出發的編劇技巧

最適合小說、漫畫創作者的編劇課程

時不時會有學員私訊問,​ 「如果不是想寫劇本,而是寫小說或漫畫,​ 哪一門課最適合呢?​」 我通 ...
閱讀更多
編劇邏輯很重要,但邏輯的戲份不該太重。 常看到學生寫本,總共10場戲,花了3場只為了交代某人為什麼出現在那裡。 這是很浪費篇幅的做法。

編劇邏輯 重要嗎? 寫劇本時容易掉入的迷思

編劇邏輯很重要,但邏輯的戲份不該太重。 常看到學生寫本,總共10場戲,花了3場只為了交代某人為什 ...
閱讀更多
成為作家吧!入行、簽約、持續出書的夢想實踐步驟

成為作家吧!入行、簽約、持續出書的夢想實踐步驟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07/25 《原子編劇課7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