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詐欺師JP 》是前陣子看的日劇,剛好收到傳影互動發來的邀請,就進場看了電影版的《信用詐欺師JP》,結果整體觀影感受居然意外的和電視版驚人相似,很適合拿來聊聊這種「騙局劇」怎麼寫。
這種類型的戲,賣點就在於各派系之間的心機對抗,情節的翻轉翻轉再翻轉。有上過我課的人就知道,這種層層疊疊的戲,竅門有兩個,第一是多版本故事運用重覆的元素,而最好用的重覆元素就是「角色」。所以在區分多版本時,重點在角色立場的差異,A角色如果在第一版中是路人,第二版中可能就變成夥伴,而在第三版中則變成反派,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你快速架構觀眾感受落差很大的翻轉故事。
第二個竅門是「先寫結局,再寫鋪陳」。也就是先把後面的翻來翻去建立起來,再回頭讓那些翻來翻去的計畫,所需要的線索,安插到第一幕裡。
在騙局劇中,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為了在第一幕安插所有的線索,就容易導致第一幕的斷裂感變得嚴重。觀眾容易在前期無法進入狀況,在電影前三分之二感覺故事生硬、敘事跳躍、重點不明。但突然間,奇蹟發生了,最後的三分之一結局力量生猛,前面破碎的線索終於發揮了功能,而觀眾也因為在結局獲得了滿足,所以「不計前嫌」,給這部片還不差的評價。
這就是羅伯特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提到的,觀眾多數可以接受開頭不良,結局精彩的故事,但普遍不喜歡開頭精彩,卻結局糟糕的故事。但如果前期真的太糟,觀眾可能根本看不到結局,所以每個騙局劇,都會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試著讓大家能渡過前期的艱困。
《信用詐欺師JP》無論電視劇和電影的策略都差不多,都是靠浮誇的搞笑和荒唐的行為來支撐前半,主角性格本身就是個過度張揚的人,再加上觀眾清楚知道他們是詐欺師,因此在詐欺過程中跌跌撞撞帶來的喜感,對於看戲是看秀的人來說,會覺得挺有樂子的,而對比較喜歡故事的人來說,會覺得有點太鬧太浮燥。
但它適合用來談這種騙局劇設計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劇情都做得很大塊、很簡單,所以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設計的痕跡,但同時他的結局又都夠有場面性和娛樂性,使你覺得有被滿足到。所以你可以同時學習到故事的設計組合和場面的安排,做為進場學習是不錯的作品。(柯南劇場版就只有場面安排但談不上故事設計了XDDDDD)
如果《返校》太恐怖,《江湖無難事》還沒上,在這中間有點寂寞的話,或許去看《 信用詐欺師JP 》學編劇是不錯的選擇。但正所謂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寂寞時去看這種過度熱鬧的片,有時好像會一不小心感覺更寂寞。
所以,帶喜歡的人去看吧!(什麼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