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看電影】十分聰明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近期在中國開出破十億票房的賣座作品,這部作品的成功,狠狠的打了認為故事一定要複雜、想像力噴發、笑點噱頭滿天飛的人一巴掌。

這是一部故事簡單到不行的作品,乍一看是徐崢的作品,還以為會是像《人在冏途》或《瘋狂的石頭》那樣的荒謬喜劇,沒想到這部作品出奇的節制,很平實的把調性控制在一個恰到好處的生活感上,而且談的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藥價問題。雖然結尾不免有些狗血,但因為議題牌打得夠漂亮,票房上獲得了出色的成績。

對於大陸審查很有意見的編劇,我覺得這個作品是部很聰明的範例,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這麼一個講藥價體制面問題的作品,怎樣避開了說政府壞話、避開了說警察壞話、甚至避開了說醫院壞話。對於抨擊體制有熱情的社運型編劇,如何巧妙的直擊你想談的問題,又抓出足夠強的情感面來支撐故事,沒有多餘的旁枝末節,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在課堂上討論過W型結構的學員,這部作品是一部有趣的範例,它在前一個V走得極短,30分鐘就走完了,把剩下的90分鐘都用來處理後半的第二個V,因為這是全劇情感力道最強的部分,角色的成長也發生得很早,幾乎在故事中點就完成了,這部分與大多數作品不同,因為這個故事的重點就在角色成長完成後的努力上。

學員常會問我,到底我們該怎麼選擇這些長度、戲份的布局,我的答案都是「問你的故事」。你要知道你故事的核心重點在哪,知道你故事情感最強的點在哪,並且為了這些最強的點而去鋪陳與布局,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再一次的證明了,好好說一個故事,比起賣弄任何的炫技都來得更重要。

推薦文章

【如何加戲】故事架構已經完成,卻需要增加長度怎麼辦?

想請問如果一篇劇本的架構已經完成,但是約略要增加原本的四分之一的分量的話,您大概會如何下手呢? ...
閱讀更多
如何增加劇本中主旨的層次?

如何增加劇本中主旨的層次?

翻譯編劇書中有個常見的名詞,叫主旨的「情感層次」和「道德層次」,看起來很難但意思其實很單純,指的 ...
閱讀更多

從《出神入化》看電影開場與角色亮相

最近小農看了許多電影,要論喜愛指數排行,最愛的便是這部魔術強片《出神入化》。 以整體性而言,《出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