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面目》:佛法不難,做該做的事

《本來面目》:佛法不難,做該做的事

感謝 牽猴子整合行銷 Activator Marketing Company 邀請,觀賞了聖嚴法師的記錄片《本來面目》,影片的開場很吸引我,一個出家人,在紐約,只有一個弟子,連三餐都有問題,那時的聖嚴法師,50歲。

我是佛教徒,但與漢傳的法緣較淺,可是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大名,無論如何都是聽說過的。怎麼樣都想不到,這種規模的宗派,想像中是勤勤懇懇,從年輕一路打下的基礎,沒想到開山祖師50歲時,居然還一無所有。

在這樣的驚奇之下,我們一起與聖嚴法師,經歷了他艱苦卻奇幻的人生。

我聽過一些成就者的故事,他們懷著大慈悲心,一心想下地獄,猛力祈求能投生到那裡,解救地獄眾生。但苦苦祈求的結果,卻是淨土現前,大失所望。我每次聽到這個故事就會笑,那景象不得不說實在可愛,但世間的運作確實是如何微妙。

就像《教宗的承繼》裡說的,想成為領導者,首要條件就是不想成為領導者。想要別人的愛,必須先學會愛自己。想獲得,必須先拖捨。正好應了聖嚴法師的一段話:
「深入經藏是必須的,但我從沒想過當個大經師;
守戒律是必須的,但我從沒想過當個大律師;
基本的佛法是要懂的,但我從沒想過當個大法師。」

但從他的生平來看,年輕時閉關讀經,寫了一冊又一冊的佛法經論;到日本時不入境隨俗,始終堅守戒律;到最後在紐約傳法開立禪寺,甚至在台灣創立了法鼓山,甚至到了聯合國世界宗教領袖會議上演講。哪一個,他都不要,哪一個,他都做到了。

或許,這也是他的弟子回答不出師父的原因吧?
「你希不希望,師父長命百壽?」
求,也不是,不求,也不是。
左右為難,只能留做公案來參。

佛法不斷教我們放下,但如果放下一切,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應該便是如聖嚴法師親身示現的那般,做著他該做的事,那些必須的事,一生坎坷挫折,一生求而不得,不求反得。痛,但是不苦。

然後也許我們便能見到,生命應有的,本來面目。

推薦文章

文策學院免費課程

文策院免費超值課程別錯過!

有很多學員會問到著作權或是提案的問題, 跟大家介紹一個很棒的資源, 就是文策院提供的「文策學院」 ...
閱讀更多
《最後生還者2》立意良善卻太折磨人的體驗

《最後生還者2》立意良善卻太折磨人的體驗

結果我今天就追完了, 真的是有夠讓人不舒服的一個作品, 但認真說起來, 故事本身其實沒那麼糟, ...
閱讀更多
搞笑手法:觸碰禁忌

搞笑手法:觸碰禁忌

喜劇是展現人的渺小, 所以我們看到人尷尬就會笑。 同樣的禿頭, 他光明正大亮在外面不好笑, 但他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