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主角的「想要」?

如何決定主角的「想要」?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提問,​
很多同學在面對主角的「想要」時,​
常常都只想得出一些抽象的概念,​
例如「角色想要有安全感」、「角色想獲得肯定」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偏「內在」的,​
它們都比較像是「需要(need)」,​
而不是「想要(want)」。​

需要是你故事的終點,​
也是你故事主旨的重點,​
一個談論主角找回尊嚴的故事,​
主旨卻跟尊嚴無關?​
聽起來不太合邏輯。​
所以有抽象的想法是好的,​
因為那就是「你的故事想談什麼」的答案,​
你只要思考一下,​
主角要靠什麼來滿足需求,​
你大概就能找到故事的主旨了。​

例如主角是靠努力來獲得了肯定,​
那主旨就是在談努力的重要,​
如果是靠友情和團結實現了夢想,​
那主旨就是在談友情和團結的重要。​

當然主旨有很多設計上的變化,​
但我們這篇主要要談的「想要」,​
所以我們拉回重點。​

外在的「想要」,該怎麼決定呢?​
很簡單,你要想想,​
你打算要寫一個什麼類型的故事?​
故事當中你希望主角經歷哪些冒險?​
走過哪些舞台(場景)?​
你要從這些答案去設定主角的想要。​

例如你想寫的是動作片,​
要消滅黑暗組織,​
那這就是你主角的想要。​

如果你想寫的是愛情故事,​
那追求到夢中情人,​
這就是你主角的想要。​

但消滅組織、追求情人需要方法步驟,​
這就跟你打算設計的場面有關,​
例如你想寫賭博的戲,​
那就讓主角為了消滅黑暗組織,​
必須參與一場賭博或偽裝成賭客,​
或是為了追求夢中情人,​
必須獲得撲克冠軍。​

簡單來說,​
「想要」就是你故事的指南針,​
你設定在哪裡,​
故事就會往那裡去。​
所以你如果想找「很適合主角的想要」,​
你就會摸不著頭緒。​
但把問題換成:​
「故事要往某場戲發展,主角的想要該是什麼?」
就會比較單純。​

通常「貫穿全劇的想要」,​
跟故事的情感、類型比較有關,​
而主角「當下的想要」,​
跟故事的題材比較有關。​
我們編劇的任務,​
是找到可以整合這兩者的答案。​

所以如果今天你想寫親情,​
又想寫尬舞,​
那就讓貫穿全劇的想要與親情綁成一起,例如:​
「為了獲得父親肯定,我要拿到全國舞蹈冠軍。」​
然後也思考一下,​
你那個抽象的「需要」,有沒有可能也放進來?​
例如:「主角要認識到,他必須先肯定自己,父親才會肯定他。」​
那這樣你故事和角色課題的雛型就出來了。​

因為情節、角色、主旨是一體三面,​
所以要找主角的「外在想要」,​
自然是往外在情節去找,​
找到了再來給主角添加設定,​
角色是你創造的,​
「想要」是你為了故事需求賦予它的,​
你一直給他心理諮商,​
也找不到他的想要。​

你要問你自己才對。

推薦文章

分場大綱

關於分場大綱 – 劇本大小事

不同的故事大綱,分場的難度不一樣。一般而言,角色越多、非寫實設定越複雜,分場的難度越高。如果只是 ...
閱讀更多
《馴鹿寶貝》:真正的好人或壞人?

《馴鹿寶貝》:真正的好人或壞人?

常見的商業故事大多善惡分明, 好人是好人,壞人是壞人。 陣營容易理解,懲罰惡人也就大快人心, 雖 ...
閱讀更多
【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 群像劇 )

【戲劇結構】如何架構多故事線的故事?

最近有學員問起所謂「 群像劇 」的創作,這個詞基本的意思,就是在一個大主題下,有多個角色多條故事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