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則留言真是問進我心坎,
因為這種病我也很常犯。
他說他學了很多理論,
也很常做作品分析、拆解結構和角色歷程,
但越做就感覺自己變成了影評,
真的想寫作品時,卻下不了筆。
分析和創作是兩回事,
相信大家都明白。
但該怎麼克服這個問題?
我會有幾個建議。
1. 先習慣寫故事
寫作就像肌肉,
越少用,用起來就越吃力,
但如果能承受一開始的「痠痛」,
你就會感覺越來越輕鬆。
但要留意,寫不同的東西,
肌肉群是不一樣的,
就像你練出強壯的手臂,
不等於你衝百米的速度會提升。
所以你可能會說,
我很常寫作啊,臉書發文都是長文,
甚至寫的都是故事相關的分析文,
但那都無法幫助你起動你的「故事肌肉」。
文字能力、寫作習慣都是好的,
就像核心肌群一樣,
練起來對整體都好,
但你想舉重,就不可能只練核心,對吧?
更有趣的是,
你越是擅長寫分析文,
有時反而會越讓你從故事上逃走,
為什麼?
因為做擅長的事情比較愉快啊。
像我如果太常備課、寫教學文,
就會感覺自己要寫故事時的抗拒感會變強,
每次需要趕稿時,
教學文產量反而會爆增,
因為這是一個逃避的好地方(大笑)。
所以,一開始一定是需要一點「強迫」的,
不情不願,又痠又痛又累,
一點一點開始練你的故事肌肉,
越習慣,你越容易進入狀況。
2. 從簡單的做起
那要怎麼開始練呢?
什麼對你來說比較有感覺,
就先從那個開始。
在客觀上,短片會比長片簡單,
就像跑50公尺比500公尺簡單一樣,
但故事不是這樣的東西。
因為每個人的閱讀習慣不同,
心中的嚮往不同,
腦中自然會浮現的故事雛型就不同,
硬要去調整這個,反而會造成負擔,
所以我會建議你照你喜歡的去進行,
甚至先不管寫長寫短,
總之起頭了再說。
再簡單一點,甚至先不管小說或劇本,
你就從故事簡介 寫起,
主角是誰,他想做什麼,遇到什麼困難,他做了什麼意外的事。
大約這樣就可以了,
結尾要去哪裡先不管,
總之你讓自己開始。
不要追求完美、最佳解(事實上也沒有那些東西),
就試著「做決定」。
總之就是要一個主角,
想要一個東西,
去做一件事,
遇到一個困難,
有這些基本的東西就可以了。
有感覺了,就多寫一點,
沒感覺就停下來,做下個決定。
有些人會對「角色」比較有感覺,
那你也可以先寫角色,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有什麼特質?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煩惱?
為什麼他會變成這樣的人?
他會怎麼說話?有什麼習慣?
像這樣,從回答問題開始,
一樣能寫就寫,寫到沒想法了,
試著再寫下一個角色。
每天都讓自己寫五個甚至十個故事,
或是五個十個角色。
我相信持續個一星期,
你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如果在過程中有任何延伸的想法,
就都寫下來,
你有了這些頭,自然就會長出別的東西。
3. 試著「完成」
上面的練習會讓你習慣「做決定」,
學理論方法學太多,
很常會掉進「對錯」的陷阱裡,
但說故事其實是做選擇、做決定,
每個想法都可能成為偉大的故事,
大多數時候你需要的是啟動你的想法,
而不是尋找「正確的答案」。
但當你在「有想法」這件事上沒問題後,
你會進入一種新的逃避狀態,
就是筆記本裡充滿了各種靈感和記錄,
但始終沒有變成故事,
每次一卡關,就去找新的。
這有點像你從一個不敢談戀愛的人,
到終於敢跟人搭訕了,
但卻不懂得經營感情,
所以遇到困難就分手,
甚至只玩一夜情。
如果一開始就談經營,
你可能想太多永遠都不敢搭訕,
但在認識對象沒問題之後,
想要在感情上有善終,
還是必須要學會去面對困難。
既然已經學了很多方法和理論,
試著先完成看看故事大綱吧。
這時挑較短的題材的優勢就出現了,
完成比較容易,
不會感到遙遙無期,
但如果你寫的是超長篇,
也建議你至少完成到一個段落,
一個事件結束。
大綱寫完了,就寫文本,
看你要寫的是小說還是劇本,
總之試著寫,寫到真正完成。
透過完成,
你才能經歷故事的起承轉合每個階段,
多經歷幾次,
你就會更熟練許些,
更知道自己常遇到什麼問題,
需要提升什麼能力,
也會更明白理論真正的含意。
4.用現實的素材幫助你
有時候你腦中真的完全沒想法,
不知道該如何起步,
那不如去找些現成的點子。
打開新聞網站,
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分類,
政治、經濟、社會、運動、新奇⋯⋯
找個分類進去尋寶。
不要太執著去詳讀每個新聞,
只要挑標題你有興趣的即可。
現實總是比戲劇更離奇,
90%的新聞對你來說可能食之無味,
但總會有那麼一兩篇吸引你的目光。
有時是一些奇妙的事件,
例如道路施工挖出了巨大的蟒蛇,
有些可能是人物關係,
比如某對藝人夫妻的恩怨情仇,
或是一些荒謬的巧合,
例如不小心領錯別人的屍體火化⋯⋯
這些是你的故事起步機,
去想想怎麼把這些原料加工,
變成有趣的故事。
不需要被新聞本身束縛,
只需要取你需要的部分,
有時我們就是少了那麼一個開關,
幫助你腦中豐富的知識動起來。
5. 從別人的作品延伸
挑一部你喜歡的作品,
給你自己出個考題,
作品中找個配角人物,
發展一個以配角為主角的故事。
這個配角可以小到是只露面一次的人,
例如哈利波特裡某個魔法局裡的職員,
甚至是霸凌哈利的表哥。
或是挑作品裡的創意出來變型,
放進不同的類型故事中,
例如像「交換大腦」這個科幻創意,
《換腦行動》做成動作片(難看,唉),
有沒有可能我們做成愛情片或喪屍片?
把喪屍的腦跟活人的腦交換,
會不會是什麼拯救世界的解答?
6. 缺什麼補什麼
觀察一下,你常常卡關的是什麼。
是創意發想?大綱架構?還是實際的文本?
容易卡關的地方,
就是你肌肉不夠強健的地方,
試著集中鍛練你不熟悉的部分。
如果是對實際文本不擅長,
給自己出個考題,
用現成作品裡的場景,
例如某部片的開頭,
或男女主角的告白,
抓出場景的大綱,
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重寫一遍。
你可以憑印象照著原作寫,
感受、比對一下原作的設計,
也可以要求自己改寫,
要用和原作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寫。
有作家在剛起步時,
甚至會像抄經一樣,
去抄其他作家的作品,
去感受別人怎麼表達。
重點是你要知道自己在練什麼,
想練大綱,就不要讓創意發想困擾你,
想練文本,就不要讓場景設計困擾你,
你是想理解名家的思路,
還是想練習發想?
明確目標,就知道什麼可以用現成的,
什麼需要要求自己想新的。
7. 尋找同伴
現在網路社群時代,
要找到陌生人同好並不難,
主動揪團,定期聚會,線上實體都好,
有人一起練習、彼此要求,
才不會覺得這些練習無趣。
不用擔心找到的人會不會合不來,
持續練習寫作這件事,本來就不容易,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陪你走到最後,
兩次、三次、五次,
就會有人漸漸消失,
也會出現一些讓你覺得不合拍的人,
那就避開他就好了。
未知的事總是讓人焦慮,
但其實實際走一遍,
會發現沒有想像那麼恐怖。
希望這七種方式,
能夠幫助你早日練出「故事肌肉」,
寫起故事越來越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