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紅衣小女孩的劇本獎項,
開始有學生問起恐怖片創作的方式,
其中最常見的疑惑是:
恐怖片的主角到底是誰?
有些人可能有聽過這種說法:
「恐怖片的主角其實是鬼。」
這是一個創作上的思維,
而不是指它真的是主角。
在犯罪、推理、靈異類型中,
因為核心的精神是「罪的揭開、代價、挑戰與贖罪」,
表面上是在除靈或抓兇手,
實際上是在討論如何面對自己的罪與陰影,
所以在建立故事時,
通常會先從「這個故事中的罪是什麼」、
「兇手、鬼怪是什麼罪的代表」開始構思,
因此才有「主角是鬼」的說法。
如《屍速列車》,
表面上的鬼怪是殭屍,
但實際上在對抗的是人的自私;
《紅衣小女孩》表面上的鬼怪是魔神仔,
實際上是在對抗個人的心魔;
《厲陰宅》之所以會受到魔女的詛咒,
也是源自於人們對魔女的暴行。
但這些鬼怪真的是「主角」嗎?
不是的,每個恐怖與推理故事,
都有鬼怪、兇手以外的「真正主角」,
帶領我們經歷命案與驚悚體驗,
戲劇理論中的「主角」是這些人,
故事是由這些人的想要、阻礙與行動組成,
鬼怪是故事中的大反派。
恐怖片的主角大多是受害者,
他們身邊的人們總會一個又一個的死去,
但他們卻不會是「純粹的受害者」。
主角與受害者們,
通常都不會是無辜的,
故事越到後面,
就會越去揭開他們的真面目,
發現他們儘管在開始時看起來無辜,
但都以某種方式「與罪有關」,
可能本身真的很邪惡(如《屍速列車》),
可能是無奈之罪(如《紅衣小女孩》),
可能是錯誤對待他人(如《誰是被害者》),
可能是無心之過(如《奪魂鋸》),
甚至可能是人性的原罪(如《火線追緝令》)。
所以相較於英雄故事中,
反派常是英雄的對立面,
恐怖片中的主角,
更像是反派的化身與投射。
但無論在故事內在的深層意涵是什麼,
在外在情節的推動上,
鬼怪通常不會是主角,
不然祂們要殺誰就殺誰,
戲劇就失去衝突,
祂們是知道最多的角色,
視角就失去了懸疑性。
因此下回聽到「恐怖片的主角其實是鬼」時,
要正確理解這句話,
不然寫出來的故事就會走鐘,
變成無聊的血腥、驚嚇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