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視在校生的企劃書建議

給影視在校生的企劃書建議

昨天去嶺東科技大學當畢製期中評審,​
充分感受到學生的辛苦與幸福,​
辛苦的是,工作相當硬又紮實,​
但幸福的是,​
每組報告都有全系老師點評,​
還邀請業師回饋,​
我覺得是在學生時期很好的鍛練,​
也是進入業界很好的預熱。​

唯一可惜的是,礙於場地,​
現場只能有報告同學和下一組同學,​
使同學們少了能從彼此作品相互學習的機會,​
也導致相似的老師回饋反覆出現,​
在時間有限的講評中,有點可惜。​

這篇文章簡單統整一下我在現場​
聽到三次以上的常見問題,​
供所有影視在校學生做製作時的參考。

一、「風格參考」不是給你參考的


這是最多企劃書裡的問題,​
大家看到「參考」,​
都以為是「給自己參考」,​
但其實這點是給業主參考的。​

參考的意思,是給業主看說:​
「我畫起來會長得跟這個有點像喔。」​
更直接一點的說,​
參考就是模仿啦,​
就像參考《哆拉A夢》,​
就該畫出《忍者哈特利》跟《奇天烈大百科》,​
而不是《出包王女》(也有很多高科技道具和不太成材的男主)。​

那如果遇上「我想畫很獨特的東西」的情況呢?​
嗯,我個人會建議你放下這個妄想。​
就算你100%忠於自己的風格,​
我們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你愛看什麼作品、喜歡什麼作品,​
幾乎就是參考那些作品形塑了你的風格。​

你的參考作品不見得要很有名,​
又不是說你參考宮崎駿,​
你就會像他一樣暢銷,​
參考作品一方面幫助你跟業主、老師、組員溝通,​
一方面也讓你明確看看,​
你所選擇的風格,​
實際變成作品後的樣子。​

你說不定在找完參考作品後,​
就發現原本挑的風格不適合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不要草草交差了事。​

二、理論研究不是要你寫論文​


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部分,​
因為我也當過學生,​
我太清楚知道大家報告都怎麼寫的。​
大家擺明是自己討論個沒完,​
決定出想做的作品後,​
為了寫企劃書,​
才去找一些「關鍵字相似」的理論來湊數。​

但大家應該想想,​
為什麼創作會需要理論研究?​
因為我們不可能懂所有的事。​

你最近毛孩過世了,​
想寫一個告別毛孩的故事。​
你可能會想說從你的經驗出發,​
但問題是,​
你的經驗等於別人的經驗嗎?​
共通點在哪裡?​
差異點是什麼?​
科學家們如果要研究這題,​
就會去搜集大量的經驗資料,​
設計適合的研究實驗,​
透過分析幾十幾百幾千個案例中的相同相異,​
來做出結論。​

理論研究,就是讓我們站在這些科學家的肩上,​
他們辛苦一遍,用全職時間心力做的成果,​
你不用再重覆一遍了,​
再重覆一遍也不見得更好。​
你透過這些研究成果,​
幫助你更進一步的明白,​
你的故事該怎麼辦。​

比如說,​
告別毛孩的故事,​
最後需要走出悲傷重回生活,​
你自己都還在難過,​
你怎麼想都不知道怎麼寫這個結局。​
透過研究,​
讓你明白,喔,原來可能會有什麼過程,​
原來所謂「救贖」、「療癒」可以是什麼,​
原來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
幫助他們站了起來。​

文獻研究有很多種,​
有些是質化研究(著重個別差異、細節和深度),​
有些是量化(研究數據,著重通性和趨勢),​
有些是典故考據,​
有些是學術論文,​
有些是科普書。​

我會建議大家不要光是「網路搜一下」,​
因為通常品質很差,或講得很淺。​
可能的話在搜一下之後,​
再去找相關的書和論文來讀,​
並且從論文中的參考書目,​
找到更多書。​

你不用全部看完,​
從目錄去尋找對你有幫助的看就好,​
讓你能對你想處理的議題成為小專家,​
會讓你的故事背景、角色設定、情節安排更有想法。​
不然會很容易很淺很空洞。​

如果你想研究的東西沒有成書,​
那可以試著自己動手研究。​
例如你想做自己的家族史,​
沒人研究你的家族怎麼辦?​
那你就該去研究一下,​
怎麼做家族史?​
或是自己去找親族的人聊聊,​
找找自己的族譜,​
去戶政調資料。​
把訪談筆記和這些輔助資料做為你的企劃一部分,​
其實也行得通。​

沒有人規定研究一定要是填高大上的論文,​
你跟老師說,​
你查了十個論壇,分析了上千篇的網友留言,​
還有許多網路霸凌倖存者的分享,​
做為你的理論研究,​
我如果是老師也會給你過,​
而且分數說不定還很高(還是要看作品)。​
因為那些東西也是資料和文獻,​
你做的努力和歸納也是研究。​

總之,承認自己的無知吧,​
世界這麼大,我們都很無知。​

無知寫不出東西,​
無知指的不是你笨,​
而是你對你要寫的領域知道不夠多,​
就像我對回教就無知,對酒店文化也很無知,​
如果要寫,當然必須做點功課,​
不然寫的時候痛苦,​
被電時也痛苦,​
發表被觀眾霸凌或漠視更痛苦。​
承認自己的無知,​
才會有動力去充實自己。​

用充數的方式寫研究,​
等於放棄充實的機會,​
寫再多也不會進步,​
多可惜啊。​

三、故事要與「人」有關​


做研究也會面對一個問題:​
我要研究什麼?​
這是很好的問題,​
因為這代表你不確定自己的故事核心。​
透過釐清你故事想解決的問題,​
透過研究試著找答案,​
就能幫助你的故事更好。​

故事有外在有內在,​
外在是題材,​
內在是議題和情感。​
通常大家直覺都去挖外在,​
但故事需要有內在,​
而內在需要情感、要有「人味」。​

故事想談的不該是「性別應該平權」,​
而該是「不平權的悲劇」。​
不該是「邪惡的體制」,​
而是「邪惡體制帶來的不幸」。​

前者是硬硬的道理,​
後者才是人,才有故事。​

如果你處理議題,​
試著去找議題裡的角色,​
挖掘角色的情感。​

如果你處理感情,​
試著去找與感情有連結的議題,​
不要讓愛情只是愛情,​
說不定它能大一點,​
擴及到婚姻,​
擴及到青春期的焦慮,​
擴及到都會的集體寂寞。​

在群體中尋找個體,​
從個體來延伸群體。​

四、請愛用你們的老師​


老師是你們的最佳工具人,​
他比你們有經驗、有人脈、有知識,​
可以做為你們的跳板。​

更棒的是,他們的薪水是學校支付。​

所以多利用他們,​
無論是書單、片單、名單,​
都可以尋求他們的協助。​

我故意這樣說,​
是想破除大家對老師的刻板印象,​
好像他們高高在上,​
好像他們是毒蛇猛獸。​

試想,學校老師薪水是固定的,​
他們的成就感來自於哪裡?​
其實就是你們。​

學生的成就,​
是老師們最大的驕傲,​
就像父母會拿小孩吹噓,​
老師也以自己教出好學生為榮。​

試想,如果你是李安的老師,​
你會有多大的成就感?​
尤其是你確實對他投入了心力,​
確實陪他度過了他的青澀時期,​
確實當之無愧是他的「恩師」。​

我其實可以很明顯感受到,​
當有一個組別的作品很精彩時,​
老師們的興奮感。​
甚至有老師當場說:​
「我可以借你器材。」​
「我可以替你找人。」​
「我可以贊助預算。」(全場驚呼)​

大家其實都渴望看見發光的作品,​
渴望自己能成為有價值的人。​
所以請務必給你的學校老師這個機會,​
最好天天去找他報到。​

當然,要帶著進度去。​

會不會有老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自然也可能有養老心態的老師。​
但我們何必在意他呢?​
去找那個願意與你共創火花的老師吧。​
不可能整間學校都沒有的。​

老師其實很需要學生點燃,​
我只聽過老師抱怨學生不夠主動,​
還沒聽過抱怨學生太積極的。​

請成為彼此驕傲。​

祝畢製愉快。

推薦文章

劇本背後的心理學 - 從角色出發的編劇技巧

最適合小說、漫畫創作者的編劇課程

時不時會有學員私訊問,​ 「如果不是想寫劇本,而是寫小說或漫畫,​ 哪一門課最適合呢?​」 我通 ...
閱讀更多
【疑難雜症】談類型劇的角色設計與資料收集

【疑難雜症】談類型劇的角色設計與資料收集

人物的職業或技能該怎麼收集資料並運用,如要寫「法律」、「商業」劇,要有哪些資訊有助於劇情精彩,讓 ...
閱讀更多

《101次求婚》電影賞析

不得不說,台灣人的演技真的PK不過大陸人啊。高以翔和志玲姐姐的演技連配角都不如(嘆),但我們作品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