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對《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愛,首映當天下午便來到影院報到,但不得不說《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片名也太長,以下簡稱《怪獸2》)實在讓人非常、非常失望。
在《怪獸1》時,我對JK羅琳的說故事技法非常嘆服,在習慣了長篇小說的敘事模式後,她居然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等級的巨大世界(雖然有借助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力量),卻又說了一個完全屬於電影的故事。我當時對她初次編劇就能駕御這個形式的能力印象深刻。
但我覺得她在《怪獸2》完全失控了,所有小說的壞毛病通通跑了出來,零亂的故事、無謂的情節、幾乎只是為了氛圍而存在的過場……我可以想像這個故事如果有小說的篇幅,應該可以補充足夠的細節,讓每條人物支線都變得飽滿好看,但在電影的篇幅下,豐富的人物關係布局,全都變得單薄、零碎。
《怪獸1》是怎麼將一個複雜的故事說得集中?它倚靠兩個重要的電影敘事基礎:明確的主題、與主題切合的角色,以及一個較進階的技巧:功能豐富的場景事件。
在《怪獸1》之中,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就是魔法師vs麻瓜。延著這個主題,我們可以看到主張魔法師該死的媽媽、有魔法師血統卻沒有魔力的孩子(爆竹)、主張魔法師才是世界正統的激進派、與魔法師談了戀愛當了朋友的麻瓜、還有魔法師界的異端,明明能力很強卻性格古怪只在乎珍奇異獸的主角紐特。這些角色的安排,完全貼合著主題,我們看著兩派人馬、兩種價值的碰撞,並且一步一步由對立走向和解。我非常喜歡烘培師雅各的設計,這個可愛的麻瓜,擔負著全劇的重點角色歷程,不但實現了自己的麵包夢、和魔法師成了摯友,還和魔法師談了一段跨越族群的愛。
功能豐富的場景事件,是指電影裡的事件與角色設計,扣合得相當緊密,幾乎每個事件都有兩到三個功能,同時處理到兩條故事線。例如玻璃獸逃跑的事件,便同時串起了紐特的亮相、雅各的亮相、蒂娜的亮相,還安排了皮箱互換,一方面讓紐特和雅洛兩個局外人捲入核心事件,讓隱藏反派亮相,又能同時紐特脫困,還能進一步讓紐特和雅各兩個主角被綁在一起。所有的零件都扣合得相當緊密,而不是一個事件一個事件分散處理。
但這些優點,在《怪獸2》全都消失無踪。《怪獸2》雖然不斷有「選邊站」這樣的詞出現,但從來也沒有讓觀眾真正理解「兩邊的差異」。反派的主張,一直到最後的高潮事件時,才真正對觀眾揭開,而正派一方卻始終不明白主張是什麼。全劇中有許多的關鍵字,例如純種、家族、渡鴉、血盟、鄧不利多vs葛林,魔法部vs鄧不利多……但觀眾根本不知道他們到底代表什麼。反了明確的主題,自然角色布局就陷入了混亂,而整個故事也因為大量故做神秘的角色,變得分崩解析。這其實是一個新手常犯的錯誤,只在乎外在的情節,忽略了故事內的價值。
我甚至懷疑JK羅琳是不是被影視界「玩壞了」,這部作品幾乎有所有對「賣座故事」的誤解,炫麗的大場面與魔法特效、花俏的奇珍異獸與耍寶賣萌的小動物、隱藏的謎團與翻轉,甚至還有考量亞洲市場的中國與日本奇獸,但這些真的都是誤解,試問《哈利波特》原著中,到底有哪些這種「刻意的花招」?為什麼不好好的說個迷人的故事,要去追尋這些旁門左道呢?
雖然是老調重談,但我還是必須再次強調角色歷程的重要。一個故事的內在核心,就是角色歷程,而從角色歷程,也最容易找到故事的主題。在現有設定中,其實最適合擔任這個故事主角的,其實是雅各的愛人奎妮。因為她是全劇唯一一個「立場改變」的人,我覺得故事非常適合由她切入,帶我看到她是如何深愛雅各,但卻面臨魔法界「規則」的阻攔,她試圖對抗,但卻受盡委屈,直到葛林出手勸誘,她為愛倒戈,決定突破現有的規則,追求新的世界。如果要維持現有的紐特(鄧不利多)vs魁登斯(葛林)的結構,那首先就必須找到這兩個陣營對立的矛盾點以及紐特身上矛盾點的共同之處,例如全劇安排的是紐特從「不願選邊」到最後說「我已經選邊了」,但角色立場不能用「否定句」(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樣角色等於「無法採取行動」,理想上,應該要修正為「打算求和、兩邊討好」或「置身事外」,這樣才能一路走到「決定反抗」。
延著這個角色歷程,整個故事就應該修改為紐特與鄧不利多都是對抗葛林陰謀的關鍵人物,但因為他們的心軟或不理世事,躲在校園中不願採取行動,最終導致了葛林的壯大與眾人的犧牲(我甚至覺得紐特可以從守護他的皮箱到失去他的皮箱),他們因此決心捨棄離世的生活,成為正義之師(後接第三集)。而故事的主題,便是「小我」與「大我」的對立,你如果不願犧牲小我,便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大我不是小我的反面,而是為了保護更大的小我而存在的。這樣才是屬於紐特角色特質的歷程,而他與哥哥的矛盾及莉塔的三角戀,正好也可以呼應這個主旨而存在,而平衡線上雅各與奎妮正好是反向的——因「大我」而被犧牲的「小我」。
回到原版的作品中,就會發現整個故事太專注在「埋梗」了。前面整整三分之二的時間,每件事都說得不清不楚,每個人的行動都動機不明,最後才告訴觀眾,啊原來那寶石是兩人的血盟(為什麼不說明!),原來他不是那家血脈而是另一家,那不是渡鴉其實是鳯凰……說白了,這一集根本就是第三集的前戲過場,但這世上不應該有任何一部電影「只是另一部的過場」,《哈利波特》每一集都為後面留 有伏筆,但每一集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JK羅琳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在《怪獸2》中,她不知被誰說服了,居然寫出這樣的內容。
我其實一點也不介意《怪獸》系列出成七集或十五集,甚至還延伸《鄧不利多傳》或《玻璃獸大冒險》等等一系列短片、影集或獨立電影,但我實在無法接受這種「被虧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