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好,是對白技巧,還是對白內涵?以《三十而已》為例

覺得好,是對白技巧,還是對白內涵?以《三十而已》為例

時不時便會遇上關於對白的提問,
我也常宣導這個觀念:
「對白本身不經典,經典的是人物。」

一句話如果可以獨立存在,
那就是一句文案(事實上,文案也有敘事者),
同樣的對白會因為說的人不同,
產生不同的感覺。

大多數「修辭優美」的對白,
都是出現在旁白之中,
以類似心情日記或註解的方式出現。
因為我們的口語很少修辭優美,
會變得不太自然。

很多時候,學員都會把「一句好對白」,
理解成一句「文學修辭技巧高超的對白」,
這是很大的誤解。

更多時候,你覺得這句對白寫得好,
僅僅只是因為你覺得它「說得真對」,
而不是對白字面上什麼好的技術。
以最近熱過的《三十而已》為例,
裡頭有句台詞:
「雞零狗碎就是一塊橡皮擦,
磨掉生活和婚姻的所有光彩。」

這句話要細究文學技巧,
其實是有點歪歪斜斜的,
整句直說就是:
「繁忙瑣事消耗了生活和婚姻中美好的部分」。

用我們在《周末熱炒店的編劇課》中談過的,
一句拆成兩句說,
再加個比喻法,
把「磨」這個動詞配上一個物件,
把繁忙瑣事比做橡皮擦,
把美好的部分比成「光彩」,
就成了劇中的原句。

為什麼這其中沒有高超技巧?
因為「橡皮擦」配上「磨」,
「美好部分」變成「光彩」,
事實上是全無新意的套用。

我們也可以把它弄成「風與風化」、
「光與褪色」、「剉刀與磨」,
其實都是隨手可得的比喻。

單就文案本身來看,
這句台詞有很多可挑剔之處,
例如橡皮擦如何「磨去光彩」?
而且橡皮擦大多是擦去「寫錯的部分」,
用來擦生活與婚姻的光彩這些好東西,
似乎略有失當。

雞零狗碎在形體上,也與橡皮擦沒有相似感,
而橡皮擦是一種很青春、藝術的物件,
(我們脫離學生時代後,
除了畫畫的人以外,
還有多少人使用橡皮擦呢?)
所以整體來看,這個比喻的使用,
美則美矣,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精妙可言。

真正高超的技術,
應該會有質感相符、有整體感、喻形相合,
而且自然不刻意。
相較之下,《三十而已》的另一句:
「動腦子賺到的錢,才不會無腦的花掉。」
還更有一種大巧不工的美感。

說這些不是要苛求,
或是要刁難創作者,
如果你在看完我這篇覺得:
「這也太細了吧有差嗎?」

恭喜你,是的,
多數觀眾也對其中差異感受不深,
只要你這句話說得有道理,
他們認同原句的涵意,
就覺得它是金句,
重點根本不是文字技巧啊。

所以對白的技巧不難,
看看我上面的解析,
你有基本的作文能力應該都寫得出來。
但如果不是劇情、人物讓你看得津津有味,
金句再多你也是慢走不送轉台再聯絡,不是嗎?

有適度的金句去畫龍點睛,
讓觀眾可以討論廣傳是好事,
但金句沒那麼難,
多花點心力在戲劇和人物上,
可能才會真正達到你期待的成果。

推薦文章

我覺得我寫的不比XX偶像劇差,為什麼我投稿卻不會被採用?

我覺得我寫的不比XX偶像劇差,為什麼我投稿卻不會被採用?

有些人會覺得奇怪, 台灣有不少偶像劇劇本也亂七八糟, 為什麼這些作品會被拍出來, 自己的作品卻永 ...
閱讀更多
覺得好,是對白技巧,還是對白內涵?以《三十而已》為例

覺得好,是對白技巧,還是對白內涵?以《三十而已》為例

時不時便會遇上關於對白的提問, 我也常宣導這個觀念: 「對白本身不經典,經典的是人物。」 一句話 ...
閱讀更多

【角色塑造】如何避免所有角色都與自己的特質重疊?

請問如果劇本中有兩三個角色都有自己某一部分的性格或特質,如何避免不小心把這些角色都寫得太像自己或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