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年創作觀的轉變

我這些年創作觀的轉變

最近感覺到自己的許多質變正在發生,
很多的所思所想都與過去不一樣,
也漸漸的不那麼主流,
但又感覺這會是一種新的主流。

簡單記錄下來,
下面所說都不會是二分法,
我用「先於」,代表後者依然重要,
但前者才是重點。

1. 追求價值,先於追求成功


成功是短暫且暫時的,
你在20歲得了獎,
往後還有超過50年要活,
成名早是痛快,
但無法維持名氣卻會加倍痛苦。

而維持快樂的秘訣是追求價值,
因為哪怕不成功,
你仍然在創造價值,
這會使你不迷失,
並且保持動力。

不要讓世俗的成敗影響你的心,
盡量去做、去選你覺得無悔的事。

2. 追求量,先於追求質


我們過去都對「質」有痴迷,
但經由觀察會發現,
以追求量為目標的創作者,
更容易突破瓶頸也更容易成功。

梵谷10年內畫了2000幅作品,
畢卡索一生有超過10萬件作品,
世界頂尖的創作者往往多產。

追求質的想法會讓我們內耗,
動手越少,功力也越差。

3. 追求興趣,先於追求算計


過去很喜歡研究聰明的算計,
例如預算、評審偏好、市場屬性等等,
但後來發現計畫趕不上變化。

你以為預算少容易被青睞,
卻發現大公司更喜歡預算高的旗艦作,
而當你這樣思考時,
他們又因為虧損轉往小成本作品。

市場變來變去,業主也變來變去,
一部作品從開發到成品,
時間越長,參與人越多,變數越多,
千算萬算,越算越失敗。

追求算計的另一個問題是你寫不深,
面對你沒有興趣的題材,
你只想著怎麼讓它「成型了事」,
不會太有興致花時間去研究。

最後的結果,
就是遺留下許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半成品,
而我們的創作人生就越來越短,
也越來越迷惘。

那還不如把眼光放長,
選定幾個你真正有興趣的題材去研究深耕,
把每個競賽與截稿日當成機會,
讓它們不斷長大。

這樣得獎開心,
沒得獎努力也沒有白費,
你持續在你有興趣的領域中研究與創作。

這也呼應了價值先於成功。

4. 追求心甘情願,先於大好機會


這也呼應前面,
過去會因為出現一些大好機會,
就告訴自己「忍著點」,
但事後證明什麼機不機會都是自以為。

比起「這是一塊好市場」、「這是一個好機會」,
我現在更希望活得心甘情願,
當然心甘情願的事能有好機會最美好,
但只要能活得下去,
我寧可讓那些機會去給更適合的人。

我不想成為自己都不喜歡的樣子,
甚至有點佩服能活成那樣的人。
我認清自己沒有這種本事,
我只能心甘情願,
而我的本事是在心甘情願的世界裡,
做到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

5. 追求主觀,先於追求客觀


過去為求公允,
總是很努力想要更客觀的去看事情,
一部作品好或壞,
總是想要挖掘那個絕對的標準。

這個內在心理其實是害怕犯錯,
怕自己說錯了,
會被別人認為自己不專業、沒品味,
但這也只是活在別人的主觀中。

現在反過在學習怎麼相信自己的主觀,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
我的喜惡不等於作品的好壞,
畢竟它是好是壞不重要,
重要是它對我的價值。

更多的主觀能帶來越多的朋友,
因為品味想法不同的人自然會遠離,
而相近的人則會靠近,
我們也可以減少那些猜來試去的時間。

過去前輩曾勸我不要去批評,
以免打壞與別人的關係,
但我後來理解到重點不是批不批評,
而是你怎麼在表達你的主觀時,
不要帶有情緒。

不要怕事避免衝突,
而要學會進行更有品質的衝突。

6. 建立系統,先於尋找認同


系統的簡單理解,
就是自己喜歡、可接受、可運轉的生活方式,
它能帶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過去我們總想「證明自己」,
但很多時候是希望「別人認同我們」。
但10個人認同,會再去追第11個人,
證明自己了,又擔心會有人來否定證明。

專注在建立能越活越自在的系統,
而不是越活越擔心的認同。


這所有的事我都還在學,
說真的其實現在感覺更辛苦,
因為要接觸好多不熟悉的事物,
必須重新摸索各種可能性,
感覺要讀的書,永遠讀不完。

但也正因為許多新的學習,
開啟了不一樣的視野。

祝福我們一切都好,
希望創作有一天能變成快樂的事。

推薦文章

皮克斯故事技巧22之5──簡化、專注、整合特色、截彎取直

  皮克斯的經典作品《玩具總動員》系列,出現的玩具角色種類不少,在像這樣參考資訊爆滿的題材中理出 ...
閱讀更多

《出神入化》的角色元素與結構

  今天我們要再度進入《出神入化》,談談角色的編排與設定。 《出神入化》的角色眾多,但原則上,我 ...
閱讀更多

掌握 故事 的「角色、情節、主旨」

我很訝異這麼多人對於 「角色、情節、主旨」的一體性這麼無法把握, 我覺得大家可能把這件事想難了,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