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課程中,學員提出了關於贅字的問題。
「我在寫完時都覺得很好,檢查也不覺得有贅字,但是作品發表後,有人說我贅字很多,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贅字連篇。到底要怎麼做,可以解決這種鬼遮眼的問題?」
答案是:寫完作品後,要求自己刪除20%。
3000字,就刪600字。10000字,就刪2000字。
我們的大腦很有趣,你給的指令有些微的不同,它的工作模式完全天差地別。
為什麼一開始會鬼遮眼?因為你心中想著「保持原樣」。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東西,用你所期待的語氣,你所安排的思路,怎麼會有多餘的部分呢?
人都抗拒改變,帶著這樣的心情去檢查改稿,基本上都只會有各種辯護,直到有人指出問題,才逼得你不得不承認:啊,問題其實存在。
這還是好的,有些人就算被指出了,也只會發脾氣抗拒,陷入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最後才終於接受。
不想承認犯錯是正常的,那不如跳過這些,給大腦換個「無關對錯」的任務吧。
當你「非刪不可」時,大腦思考的邏輯就變了,你會開始思考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你會試著轉換句型、語法甚至開始思考整篇作品的鋪排方式。
你不再是尋找「保留的理由」,而是思考「精簡的辦法」。
突然間,你就成了精簡大師了。
20%並不是一個鐵律,你如果發現刪20%很輕鬆,你可以要求自己再多刪20%。
而當你發現要刪20%太困難時,嗯,建議你好好堅持下去。不先好好堅持思考個三天,不要太快降低標準。
你的大腦急著投降,不要太寵它,把這個指令當成老闆的交待那麼無理,當成徵文條件那樣無情,你總之先死命完成它。
你會發現,你能從中學到的比想像更多。
刪除20%,是最簡單易懂的精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