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完頁數的規劃後,
我們進一步的來談談,
一頁的內容怎麼構成。
分鏡是漫畫家的專業,
編劇不見得需要涉入,
就像在影視工作也不建議編劇寫鏡頭,
因為那是導演與攝影師的工作。
但如果編劇對一頁的分鏡構成完全沒概念,
就容易發生寫太滿或寫太少的問題,
編劇也常常會「想像畫面」,
但因為對單頁的構成沒有概念,
想像也常會出現與現實的落差。
所以本篇的目的不是談「如何分鏡」,
而是從「分鏡的常態 」去談編劇上的思考。
一、格子越大越重要
格子越大,
就佔一頁之中的比例越多,
相當於你花越多的篇幅去呈現,
自然就會顯得越重要。
這個「大」與「小」不是絕對的,
通常是與同頁的其他格比較。
因為一頁的大小固定,
因此某格大一點,
自然其他格就會小一點。
乍看之下,
分鏡似乎千變萬化,
你愛怎麼切都可以。
但考慮到讀者容易閱讀的大小,
其實分鏡有一些常見基本形態,
漫畫家大多是在這個基本形態下,
依照故事的內容進行變化。
原則上,一頁之中,
大多都會有一個關鍵訊息,
也就是「這一頁想表達什麼」,
整頁內容會繞著這個訊息打轉,
我們下面會做實例說明。
二、先橫再直
因為閱讀動線的習慣,
分鏡的基本布局是「先橫再直」,
通常以「橫切」做為骨架,
再以「直切」做為細分。
用文字說明有點難理解,
我們看例圖比較容易理解。
例圖1和例圖2,
乍看是完全不同的分鏡布局,
但其實都可以看見上中下三個橫排,
這是最常見的三分布局。
通常一排之中,
會有一個重點訊息,
可能是關於環境的呈現(空間的長相),
可能是角色的亮相,
可能是某個重點台詞或情緒,
可能是某個關鍵物件。
以例圖1來看,
第一排的重點訊息是:
輝夜表示有謠言說兩人在交往。
第二排的重點訊息是:
白銀表面上對謠言反應冷淡。
第三排的重點訊息是:
白銀內心對謠言的不以為然,
為下一頁做鋪墊(見下方例圖3)。
在第一排中右上的小格,
是呈現場景轉換的定場鏡頭。
第二排切成兩格來呈現,
輝夜對白銀的回應,
把話題暫告段落,
才能在下一排轉入內心。
第三排也切成兩格,
一格放重點訊息,
一格則是為轉折做鋪墊。
而這一整頁就是表達一件事:
輝夜開啟了交往的話題,
兩人似乎都不感興趣。
這就是「先橫再直」的概念,
先依故事流動需要的重點訊息,
把頁面切分成幾個階段,
再看同一橫排要切成幾格,
才能把這個階段的訊息補完整。
我們再看例圖2,
第一排的重點訊息是:
水原發現和也昏迷不醒。
第二排的重點訊息是:
試圖叫醒和也但沒用。
第三排的重點訊息是:
水原試圖求助但四下無人,決定自己施救。
這一整頁也是一個大重點:
水原發現和也昏迷,試著救他。
可以看出每一排中,
格子的切分如何表現時間的流動,
好把訊息說完整嗎?
回到例圖3,白銀與輝夜的後續,
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分法的軌跡,
但下兩排的左側被合併了,
這是為了再下一頁再轉成輝夜視角做的準備。
漫畫情節就是這樣一排一排的向下推進。
這一頁也是一個大重點:
白銀覺得輝夜應該要向他告白,他很期待。
而下面例圖4這一頁是兩排,
但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中下兩排被合併,
為了做出下方的重點大格。
這一頁其實重點訊息是一樣的:
水原一邊施救,一邊喊出對和也糾結的心聲。
在劇本上,
這裡也是水原一個人接連不斷的長台詞,
但如果只用一格,
構圖就顯得單調,
所以漫畫家將台詞分段的同時,
也補上兩個遠近不同的鏡頭,
增強了畫面的躍動感。
每個漫畫家都會有自己的分鏡風格,
自然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是從中學到厲害的人是怎麼安排的,
理解專業者的思路。
在例圖4的例子中,
因為這個情節是一個極度關鍵的情緒,
所以用了一整頁來呈現這個時刻。
篇幅花越多,讀者就會更沉浸在這個時刻,
就像影視的慢動作,
或是小說的細節描寫。
漫畫可以用很多頁、很多格來呈現同一段劇情,
來達到情緒強調、時間變慢的效果。
反之,如果不那麼重要,
就會用越少篇幅儘快帶過。
編劇在寫劇本時,
本身就會有一次關於篇幅分配的處理,
漫畫家會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一次分配。
三、切法的一二三四
切法雖然有無數種,
但考慮到畫面的大小,
在一頁之中其實常見的切分就只有四種,
也就是一二三四,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四種不同的節奏。
一就是不切,
整頁一格,或整排一格,
在節奏上就像一個重拍,
一錘定音,一步到位。
二就是一來一往的兩拍,
常用在情節在兩人對立,
畫面在兩人之間互跳,
或呈現同一時刻兩人神情的特寫等等。
三是最常見的拍子,
是關於戲劇的魔法數字,
三幕劇、三角戀、無三不成禮,
三代表的是變奏和推進,
再加上三也可以是2+1的布局,
所以三分法是最常見的安排。
四是最工整的布局,
一頁的橫排如果是四排,
單頁就有一組「起承轉合」,
很像四格漫畫,
因此也有一派漫畫家很愛用,
尤其是在twitter連載的漫畫家,
很常見一頁四排的布局(下方例圖5)。
但工整的問題就是缺乏流動,
這有點像影集到底要單集收尾還是中間卡斷下集待續,
每頁三排的節奏,
在翻頁的推動力上比較強,
四排就比較感覺「到此為止」。
但有活力與平穩本來就沒有誰對誰錯,
這就看漫畫家怎麼畫比較順手。
同樣的,四也可以是3+1或2+2的布局,
有些看起來是四排的布局,
其實可以看出三排的變型,
如下方例圖6,
中間那兩排明顯是同一件事(打開的眼睛和看到的東西),
但只用一排無法呈現。
有了這樣橫直布局,
以及不同數量切分的概念,
我們再來去觀察分鏡,
原本難以歸納的無數變化,
就可以做比較具體的分析了。
這些說明不是告訴你「分鏡的規定」,
是幫助你更有效的學習如何分鏡。
四、先安排對話再構圖
雖然先排對話還是先排構圖,
每個漫畫家都有不同的習慣,
但在我問過的例子裡,
先排對話框的人比較多。
原因很單純,
因為讀者的視線會追著對話框,
而且對話框會蓋住部分畫面,
所以可以少畫一點東西。
(或說,畫了結果被蓋住不是很虧?XDD)
所以先從對話量和需要的畫面觀察,
看看畫面要四分三分還二分?
把排分出來了,
再一排一排把對話框擺上去看看,
再思考每一排需要切成幾格?
如果拿不定主意,
可以先從橫三排的切法開始,
在過程中試錯、微調。
這過程對於直覺很好的人來說,
可能會覺得囉唆、累贅,
但對於不知道從何動手的人而言,
不失為一個可依賴的工具。
五、回歸到編劇
談了這麼多,
不是為了讓編劇動手做分鏡,
而是讓編劇更有概念,
知道「一頁可以放多少劇情」。
在實務上,
要編劇精準的拿捏每一頁甚至每一排的內容,
其實是很挑戰的。
尤其漫畫家不是編劇的腦神經,
不可能知道編劇腦中預想的分鏡,
除非編劇畫出來,
否則光看文字,其實分法也是千百種。
但編劇畫的分鏡,
比起漫畫家很多時候都過於稚嫩。
為了平衡這兩件事,
目前在我經驗中雙方都比較舒服的模式,
是除了首頁和尾頁,
中間都以兩頁兩頁的範圍來規劃。
一來這樣符合之前談過的奇偶頁問題,
編劇也可以很單純的以「翻頁點」來思考劇情,
而兩頁的劇情量,
也可以提供給漫畫家比較大的分鏡彈性。
當然每個人合作的情況都不同,
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
實際還是請編劇與漫畫家磨合看看。
編劇在這樣的兩頁內容中,
也可以思考一下,
這一頁的重點是什麼?
我可以用一句話涵蓋嗎?
這整頁的大重點,
我怎麼分成三句話(三分法)來呈現?
如果無法分,
會不會這裡其實是一整頁大圖的關鍵情緒呢?
若是這樣,我的台詞在這一頁或前一頁要怎麼安排?
是要多墊兩句,好為下一頁為鋪墊,
還是少說兩句,好讓關鍵畫面更大?
如果考慮這些事很難寫,
你也可以先放手去寫,
寫完之後再回頭用這些原則來檢視,
做為劇本修改的依據。
漫畫編劇瞭解分鏡,
就像是影視編劇理解鏡頭、拍攝現場、表演,
都不是為了「指揮」,
而是為了寫出「執行度高」的內容,
好讓看到藍圖的藝術家,
能夠在我們的藍圖之上爆發120%的才華。
我們下一篇接著談關於「爆破頁」的運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