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開始不是情節規劃,
而是劇情的直接呈現了。
這一篇算是相當基礎的內容,
但既然是基本功,
就請讓我不厭其煩的做一遍說明。
這些教學都是以日式少年漫畫為主,
美漫略有不同。
一、漫畫閱讀方向
在通常情況下,
閱讀是以單頁右上到左下,
閃電狀的方式進行。
有一個例外,
就是直式單格,
或是大格子旁直直一排的情況,
會是由右上向左下看完一格,
再接回原本的閱讀順序。
對話框的順序,
是依上述的順序建立的,
讀者也會很自然的讓眼睛追著對話框,
在畫面上閃電狀流動,
所以對話框的位置安排,
就成了最基本的動線引導規劃。
二、對話框字數限制
考慮字在頁面上的大小,
通常在漫畫中的文字單行以8字為限,
在有框的情況下,
通常單行是5字。
一個框通常只會放入約15-20字左右,
超過通常就會分框或是連框。
超出這個字數,為了排版考量,
通常字就必須縮小,影響閱讀。
所以在寫對白時,
要考慮字數與對話框的關係。
換人說話需要多一個框,
一個人說太長也會多一個框,
所以當你的對話太長或來回太碎時,
畫面就會被對話框佔滿,
構圖其實也會受到限制。
當然你不太可能邊寫邊檢查字數,
但可以用視覺簡單自我提醒,
以word寫劇本,依格式、排版的不同,
寫滿一行通常就是1-1.5個框,
所以當你在寫對白時,
角色呼嚕呼嚕就說了三行台詞,
你就知道漫畫家要消化這些台詞,
可能就已經用掉了三分之一,
甚至二分之一的畫面了。
對字數有認識,
有助於我們評估「塞不塞得下」。
這其實與影視的原則有點相似,
我們不建議大家把對白單句寫太長,
也不建議一來一回寫太多,
因為畫面拍攝會變得單調,
漫畫也是類似的。
三、對話框的種類
漫畫與影視有個最大的不同,
就是漫畫是「閱讀」而不是「聽」的,
所以旁白、背景說明、人物心聲等等,
都是可以直接寫出來的。
但同樣的「內心思考」,
其實有好幾種表現方式,
每種的效果不大一樣,
以下一一列舉各對話框的使用情境:
1. 圓框
這是最常見的,就不提供例圖和說明了,
就是一般對話用的框,
有發出聲音講出口的台詞。
2. 爆炸框
這也很常見,就是大喊版的圓框。
在一般文字作品中,
我們常有指導原則是「儘量避免驚嘆號」,
但有趣的是,如果你看漫畫,
其實使用驚嘆號跟爆炸框的例子非常多。
原因是因為純文字作品中,
驚嘆號類似重點,
太多驚嘆號的作品讀起來像一直大叫,
太多重點反而沒有重點。
在戲劇劇本中,
常有初學編劇為了表示音量的提高而使用驚嘆號,
但為了保有演員的詮釋空間,
會建議用中性的句號,
留給演員去決定情緒強度和音量。
但漫畫倒是沒有這層考量,
所以請依氣氛需要,用好用滿吧。
3. 虛線框
有大聲就有小聲,虛線框通常表示說悄悄話。
(例圖難找,放棄XDD)
4. 閃框
很多人會認為這就是表示人物思考的框,
但其實人物思考有無框、方框與閃框三種方式,
閃框比較像是思考版的爆炸框,
是表示「比較有力、大聲、強情緒」的思考。
我猜可能是因為它在視覺上看起來有點炸,
才會有這種效果。
5. 方框
最常見的運用情境是「作者旁白」,
這是漫畫的特色,
在戲劇中已經很少見這種「旁白君」的存在,
但在漫畫中很常見,
類似小說中作者的敘述說明。
但很多時候進行旁白的,
其實是劇中的角色(這在戲劇中很常見),
這時一樣是以方框呈現。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模糊地帶,
方框裡的聲音,到底是作者,還是角色?
目前漫畫中並沒有特別的區隔方式,
大多就是讓讀者自行從內容中去解讀。
這也不奇怪,畢竟圓框的對話,
很多時候也是經由內容判定的,
加上角色與作者同時旁白的情況很罕見,
所以沒有特別的區別手段也很正常。
但總之,因為這個特性,
方框也可以代表角色的思考,
通常是用在帶有旁白意味的、
或有點疏離的心聲,
在聲音的質感上,
比較接近棒讀版的閃光框。
6. 無框
無框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現主角的思考。
這通常是指自我對話的思考,
角色在認真考慮事情、陷在自己世界裡。
有時感覺「事態嚴重」時,
有人會用閃光框,有人會用無框。
在質感上,
閃框比較像在「喊」,
無框則比較像「語氣沉重」。
無框也常利用字的大小,
來表現不同的嚴重程度。
有一種比較古典的思考框,
是尾部以圓圓表示的圓框。
在《哆啦A夢》那個年代很常見,
但現在越來越少見,
原因我不知道,
但現在這種框的使用情境,
大多都被無框取代了。
另一種是表示嘀咕或murmur,
或是在背景中幾乎聽不見的對話。
這個思路應該是從虛線框而來的,
實線是說話,虛線是悄悄話,
那連線都沒有,那聲音就更小了。
無框的嘀咕通常是在劇情上沒有意義,
給它一個框好像太強調,
但少了它又感覺少了點角色風味的補充對白或吐槽。
7. 字卡
上在角色身上的介紹字幕。
8. 雙線多角框
圓框的變型,多用在機械或電話的聲音。
以上大概是幾個比較常見的對話框種類,
有時會因為情緒而做出一些變型,
但都比較像是在大原則下,
創作者個人的創意發揮。
這不是「要先背起來才可以」的東西,
因為讀者其實沒受任何訓練也可以讀懂,
會形成這些用例,
大多是「這種框看起來有這種語氣的質感」,
用得感覺對比規定是怎樣更重要。
所以當遇上一些特別的情況時,
例如有個人在回憶,
在他的回憶中正在思考,
在這段情節中還有作者旁白⋯⋯
誰要無框誰要方框誰要閃框?
其實還是回歸到看起來哪種「感覺更對」,
不知道該怎麼選就都試看看吧。
做為編劇沒有必要指示漫畫家用什麼框,
漫畫家自己就會選擇適合的框。
(所以萬幸我們不用煩惱上面的難題哈哈哈)
但從上面用法的細微你會發現,
編劇可能要在情境和語氣上做一些說明,
好讓漫畫家更知道如何表現。
(當然也可以不做,等分鏡完成後再討論)
四、對白順序與構圖
因為對話框影響閱讀順序,
遇上一邊說話一邊思考時,
或是有旁白又有對話的情況,
哪句先、哪句後在構圖上就會產生落差。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
漫畫家會滿直覺的依照劇本的文字順序,
認定為在一頁劇本中對話框的排序,
因此在劇本書寫時,
就要更加留意語句的順序。
有時反過來,
會因為構圖必要,
意外造成語句順序的不通順。
例如在構圖上,
圓框與方框穿插視覺上有點古怪,
所以旁白(方框)會在最外側,
但我們在寫劇本時不會考慮這麼多,
結果最後台詞順序就顛倒了。
說這件事不是要逼編劇崩潰,
而是提醒「這種事難免發生」,
在與漫畫家溝通時,
有時是需要配合做更動的,
不要在一看到分鏡出來就認定:
「漫畫家不懂啦!怎麼這樣!」
同樣的,
因為編劇對於台詞更動比較有想法,
所以漫畫家也不用自己想破頭,
遇上一些難以解決的執行問題時,
如果能與編劇好好討論,
有時會發現其實要解決並不困難。
覺得哪裡奇怪就問,
覺得哪裡不妥就說,
用希望作品能更好的態度去討論,
不要落入「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外行」的防衛心態,
會在工作過程中獲得很多收獲。
下一篇,我們再來談談單頁內容的構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