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設計不能有巧合嗎?

情節設計不能有巧合嗎?

無巧不成書,
巧合是創作者的好朋友,
無論邏輯問題,
或是創造驚喜,
巧合都可以替我們解決。

但很多讀者(尤其是老師!)都對巧合感冒,
使用巧合常常被視為創作能力低落,
大師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看故事,
是在看角色受性格趨使,
最後接受必然的命運。

但哪怕是IMDB史上最高分《刺激1995》,
主角安迪會遇上黑人瑞德,
難道不是巧合嗎?
多年之後,事件的關鍵人物來到監獄,
難道不是巧合嗎?
或是藝術與戲劇性兼備的《寄生上流》,
突然來到的家教機會,
突然降臨的大雨,
剛好在最崩潰的時刻辦的一場生日宴,
這些其實全都是巧合。

巧合的好壞區分在於「有無意義」

往更深處去想,
人與人的相遇、人擁有的特性,
世間的一切都是巧合,
同樣是「就這麼剛好」,
好的巧合叫設計,
壞的巧合變弱雞。

那我們怎麼區分好的巧合與壞的?

關鍵在於「 有沒有意義 」。

安迪與瑞德,
正好是「不適應環境卻懷抱希望者」,
以及「適應環境卻失去希望者(即體制化)」,
是關於電影主題的兩面化身。

多年後到來的關鍵人物,
是為了將故事的焦點,
從安迪適應了監獄生活,
拉回他本身的問題(他是無辜的,不屬於監獄)。

突然來臨的家教機會,
是開啟故事的觸發事件,
讓貧窮的主角一家,
有機會踏入富人的家中。

而突然降臨的大雨,
則讓看似融入富人家庭的主角一家,
顯露出了他們無法否認的,
不可動搖的貧窮事實。

我刻意舉出這幾個例子,
是希望回應一個我們常聽聞的教戰守則:
「巧合只能用在故事前期」。

但從上面的例子來看,
哪怕故事進入了後期,
巧合仍然能夠被運用,
甚至到故事的最尾端,
都有可能運用巧合說故事:
為何主角們總是剛好在最後一刻才想通?

但重點往往不是「這樣安排算是巧合嗎?」,
而是這能彰顯角色性格嗎?
這能突顯故事主題嗎?
這會讓故事的戲劇張力更強烈嗎?

如果可以,大膽的做吧。

 

推薦文章

設計放錯重點,大綱就很難寫對

設計放錯重點,大綱就很難寫對

很多人對「現在進行式」感到困擾, 會問說:老師,為什麼我怎麼寫都是過去式? 最主要的原因, 是你 ...
閱讀更多

什麼是高概念?

高概念(High-concept)就像能量和磁場, 是講到編劇時經常被提起, 聽起來很酷炫但眾說 ...
閱讀更多
關於漫畫分鏡的閒聊

關於漫畫分鏡的閒聊

漫畫分鏡的特色 漫畫分鏡的特色,在於除了像影視分鏡一樣的「格」以外,漫畫分鏡還存在「頁」這個單位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