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情節怎麼設計?試試「列點式思考」

不知道情節怎麼設計?試試「列點式思考」

最近在教練課發現同學很常卡關,
在自己想法的小圈圈裡出不來,
講道理講不通,
舉例子也只能略懂略懂。

後來發現用列點的方式來說明,
同學很快就豁然開朗,
跟大家分享兩個實例。

例子A:男女主角是否該在一起

同學問,最後不知道男女主角該不該在一起?
以現實的情況來看,
這兩人性格、價值觀有落差,
很常走到最後都是分手,
但戲劇應該要美滿結局啊,
該怎麼設計呢?

以下列點:

1. 忽略價值觀落差,硬是讓他們在一起。結局圓滿,但觀眾覺得編劇亂來,缺乏說服力。
2. 讓他們最後分手。這是個有說服力的結局,這個故事是一個愛情跨越個性不合的故事。
3. 讓他們好好談談,解決價值落差,美好結局。有說服力,而且是美滿結局,但沒什麼戲劇張力。
4. 再給他們一個必須一起面對的事件,讓他們在事件中有機會溝通,於是在解決事件的同時,也解決了價值落差。這似乎是最完美的版本。

經過這樣列點後我們知道,
4是我們應該做的,
現在只差這個事件不能是突然冒出來的,
我們要從前面的故事找一些線索和元素,
讓這個事件可以有前後呼應,
如果前面沒有,
那就回頭修改,塞一點線索。
同學一下子從原本的猶豫不決,
找到了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實例二:為什麼我的角色不令人同情

同學寫了一個角色背景,覺得不可憐,不讓人同情。
但這個角色如果不令人同情,故事就無法成立。
但同學一下子卡住,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寫的不可憐。

於是我又列點了,可憐大概有幾個程度:

1. 我為對方付出,對方沒有回應。(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接收到)
2. 我為對方付出,對方不領情。(確定付出得不到回饋)
3. 我為對方付出,對方不領情,還去愛別人。(得不到回饋,我要的回饋還跑去別的地方)
4. 我為對方付出,對方去愛別人,還回頭傷害我。(不但得不到好的回饋,還得到差勁的回饋)
5. 我為對方付出我的所有,甚至不惜傷害自己。但對方去愛別人,還回頭傷害我。

同學一下子就明白,
他寫的例子大約就落在1或2,
而且知道可以增加什麼元素,
好讓原來的故事更可憐一點。

整理一下這個列點式的方法,
在實例一中,
是把各種的選項列出來,
看看決定會帶來什麼結果,
就能夠知道哪個決定更好,
這其實就是我常說的「你寫寫看就知道了」,
透過條列出來,就不會在腦中一團亂,
就能夠更務實的比較。

實例二稍微複雜一點,
它是在看問題出在哪裡,可以怎麼運作。
我們條列出的是「要達到目標,能有哪些方式」,
並且將這些方式概念化,
不要卡在想角色的實際情況是什麼。

我們先從概念上去思考,
如果想要更可憐,還可以怎麼做?
等概念一路深入到最強烈的部分時,
我們再回頭看套到角色身上,要怎麼做到。

我想這個方式的原理,
有點類似當你很忙時,
試著把待辦事項一一列出來,
你看到實際在忙什麼了,
焦慮感就不會那麼重,
也更知道怎麼著手一一消去。

同理,當故事一團亂時,
試著用列點的方式,
一旦可能的選項一一列出來,
腦袋就會感覺變清晰了。

我發現用在教學上,
跟同學列點說明,
也可以很快的幫同學釐清情況,
省掉很多雞同鴨講的時間。

推薦文章

【選題力】尖端前總編不藏私! 掌握暢銷作家也沒察覺的成功關鍵

【選題力】尖端前總編不藏私! 掌握暢銷作家也沒察覺的成功關鍵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4/4/3《原子編劇課春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選 ...
閱讀更多

從《出神入化》看電影開場與角色亮相

最近小農看了許多電影,要論喜愛指數排行,最愛的便是這部魔術強片《出神入化》。 以整體性而言,《出 ...
閱讀更多

想把小說改編電視劇該怎麼做?文字和影視化有哪些不同?

小說改編電視劇越來越常見,較著名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案例,像Netflix的《誰是被害者》影集,改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