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都是主角的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主角的事

故事是角色成長的過程,
無論是欠債、失戀、搶劫、打擊犯罪,
無論範圍是公司、國家甚至宇宙,
所有故事最終,都與主角有關。

最常見的失誤設計是:
主角只是記錄事件的攝影機。
我們把主角丟進事件中,
只是為了讓他看到事件發生,
讓他追著事件跑,
最後看到了某個結果。

這種設計最常見在揭露型的故事中,
創作者很有想法,
設計了一個末日世界、一個烏托邦,
然後主角被捲入別人的戰爭,
發現了一件真相,
原來國王只是傀儡、
原來慈善家背後有陰謀、
原來父親有個秘密、
原來社會有個邪惡的組織⋯⋯

整個故事的重點都在
「這個設定很酷吧!」
而主角只不過是負責路過的倒楣鬼,
在故事中不斷的「調查」、「詢問」,
但整件事都與他沒有關係。

這是不行的,
哪怕你最後讓主角幸福美滿都不行。

這些冒險最終都要變成主角的養分,
化解他一個宿願、一個心結、一個弱點。

這也是《終極警探》講恐怖份子封鎖公司,
但主角警探卻要有個婚姻危機,
在解決歹徒後,
順便拯救他的男性地位。

《魔戒》講拯救世界的遠征軍,
但主角是個渴望冒險的反常哈比人,
世界和平不過是他心願達成的紀念品。

《真愛每一天》早早就抱得美人歸,
但主角必須最終學會一件事:
不用穿越時間,你也能夠幸福每一天。

這個「與主角有關」的設計,
哪怕你無法做得很漂亮,
還是必須要做一下。

所以《名偵探柯南》每一集的兇手,
都要發現自己錯殺了重要的人,
來個悔不當初的哭喊成長,
老套但是必要。

但理想上它應該和冒險合而為一,
透過艱難的挑戰獲得自信與肯定,
透過殘忍的心計學會人性的歹毒,
透過刻苦的相伴理解情感的堅定,
透過仇恨的昭雪尋回心靈的平靜,
透過誘惑的抗拒明白風骨的可貴。

你可以把主角理解成一個病人,
他必須是個病人,
而他要經歷的冒險與折磨是一帖猛藥。

你可以先想冒險再給主角添病,
也可以先找到主角的毛病再想冒險,
順序不是問題,
問題在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裝病、你亂開藥,
觀眾都看得出來。

如果真的想不到什麼出色的成長,
至少選擇類型中常見的那種,
動作片就從不看好中證明自己,
恐怖片就從逃避進而承認犯罪,
愛情片就從不信變成相信愛情,
看看成功作品怎麼做,
照著設定就有70分。

把心力和創意放在細節上,
把框架交給慣例和原則。

直到你理解基本怎麼做,
下部作品再來做突破。

 

推薦文章

為什麼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少了啟動點!

為什麼你的故事不夠精彩?少了啟動點!

一個奇貌不揚的清潔隊員,每天穿梭大街小巷,清理每場狂歡之後留下的殘骸。 沒有人會特別留意他,他像 ...
閱讀更多
一個作家的誕生:從靈感到出版的寫作必經之路

一個作家的誕生:從靈感到出版的寫作必經之路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12/12 《原子編劇課12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結構力】金馬編導獨門心法! 那些chatGPT無法判斷的好故事要素:美感+知識+道德

【結構力】金馬編導獨門心法! 那些chatGPT無法判斷的好故事要素:美感+知識+道德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3/6/14 《原子編劇課夏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