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故事和角色停留在「概念」

不要讓故事和角色停留在「概念」

如果要統計我在討論課上最常提過的詞,​
應該就是「具體」了吧。​

所有我們在教學之中談的詞,​
為了能夠涵蓋足夠多的作品,​
都是「去細節」的。​

例如主角兩字,​
基本上就去除了所有「人」的差異,​
只留下它在戲劇中的功能。​

例如「想要」兩字,​
也去除了所有事物的差異,​
只留下它與主角的關係(那是主角要得到的)。​

發想故事的本質,​
就是要把所有的概念,​
替換成具體的人事時地物。​

所以你的角色本身,不該是個概念,​
不能只是「女強人」、「宅男」,​
而該是某種身份、職業、性格、價值觀、家庭背景的女強人。​
在故事的表面上,​
只會存在與故事最直接相關的特質,​
但在劇本之中,那些「沒直接寫出來的」,​
也會潛藏在其中。​

例如你想寫一個糾結在事業與愛情之間的故事,​
你首先就要把女強人這個概念,​
變成具體的細節,什麼樣的事業?什麼樣的職位?​
護理長和護士,都可以是女強人;​
CEO、編輯、全職母親、工人,都可以是女強人。​
而同樣是做工的女強人,​
她是拿大學文憑到工地的監工?​
還是從小就在工地長大,沒讀什麼書的工頭?​
她是為人海派花錢不手軟愛面子?​
還是沉默寡言把專業做到最好的職人?​
她已婚?未婚?多大年紀?有沒有孩子?​
20歲沒結婚有孩子在工地工作是女強人,​
40歲母胎單身在工地工作也是女強人。​

而這些女強人全都可以共享同一個主題:「愛情與事業的糾結。」​

我們常會覺得思緒卡住,​
想不到故事,​
是因為我們習慣性的逃避細節。​
因為概念很大、很有想像空間,​
讓你覺得無所不能充滿希望,​
但當你落入細節,​
你就必須面對自己對題材、對角色的認識不足,​
也必須面對故事只能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出。​

但創意永遠源自於限制,​
不要害怕限制,​
更不要反對限制。​
你的創意終究要落地生根,​
長出具體的每個細節,​
才可能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故事。​

你之所以愛你眼前的人,​
並不是因為他有無限可能,​
而是因為他就是那個他,​
擁有所有固定的、受限的特質的他。​

所以很多人都說故事是天馬行空,​
我每次都反對這句話,​
因為故事一點都不是幻想,​
它是現實細節的有效組合,​
你利用新鮮的組合讓觀眾驚奇,​
利用無奈的組合讓觀眾心碎,​
利用有意義的組合讓觀眾受到啟發。​

如果你對現實生活、對事實細節知道的太少,​
那就去做功課查資料,​
而且你該查的應該是「現實生活的資料」,​
而不是某部跟你題材一樣的戲。​
因為那是別的創作者「選好的素材」,​
你除了照搬照用,很難派上用場。​

你應該去接觸現實生活,活生生的人,​
看看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過的每一天,​
用你的眼光選出屬於你的素材,​
才可能創造出屬於你的故事。

推薦文章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六):次文化差異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六):次文化差異

這是載體差別的最後一篇了(終於), 每個載體都會有習慣的使用族群, 也會產生不同的次文化, 進而 ...
閱讀更多
核心精神是世界觀的一部分

核心精神是世界觀的一部分

核心精神(主旨)這件事在短片中易解, 在電影中也還行, 但到了長篇故事裡, 大家常常都會被弄得很 ...
閱讀更多
【疑難雜症】老師,對你而言寫作的樂趣是什麼?

【疑難雜症】老師,對你而言寫作的樂趣是什麼?

今天的問題比較個人,答案可能也會有點出人意料。 我覺得創作者與創作之間,就像愛情一樣。有許多人是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