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加入哭哭哭的行列了嗎?
《苦盡柑來遇見你》是近期在Netflix上很紅的韓劇,如果乍看題材,是類似《光陰的故事》、《請回答1988》這類販賣情懷的生活倫理劇,展現1960-2025這段時間的濟州島與韓國時代風貌。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故事以吳愛純(IU 飾)和梁寬植(朴寶劍 飾)兩人的愛情為主線,卻聚焦在「為人父母」這件事上,是一部以愛情點綴調味的親情作品。
在過去,講親情的作品大多都從兒女的角度看父母的偉大,父母在故事中往往容易變得扁平,要不是壞得沒血沒淚,要不就愛得無怨無悔。
但這個故事把父母寫得非常細膩,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悲苦、計較和小心思。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這部作品的角色和誤導設計。
如果你仔細留意,IU飾演的吳愛純和女兒梁金明,很多時候都是自私、任性、軟爛、公主病,自己拖累別人還怪東怪西。
在大多數時候,為了讓觀眾能夠喜歡角色,故事中的主角大多善良、負責、體貼、堅強。雖然在她的對映之下,將朴寶劍飾演的梁寬植刻劃得又暖又傻可愛得不得了,但也不禁讓人為女主角捏把冷汗:這麼撒嬌,真的可以嗎?
但編劇卻總能在使人眉頭一皺後,才在後面的情節和心聲中,帶出女主角其實有她善良體貼的一面,只是基於種種理由,沒有做出正確的表達。
你可能會想:何必這麼麻煩?讓她直接表現正向的那一面不是比較簡單嗎?
但這其實是非常漂亮且細膩的設計,它有三種效果:
1. 將重點放在與她對戲的人
如同前面所說,這部作品在講為人父母的偉大,若她總是表現懂事,那焦點就會從守護她的人身上,跑到她自身的光環上。
正因為她「胡鬧」,才更突顯了包容她胡鬧的家人與情人是多麼的溫暖。
2. 創造轉折與角色層次
她先展現A面,之後才揭開B面,劇情多一個轉折,角色也多一個層次。
編劇沒有選擇「就該這麼做」,而是選擇「原來她是這樣想的」,增加了不同的體驗。
3. 我覺得是最細膩且有趣的:因為這樣跟觀眾產生了連結
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像傳統那種「好人主角」一樣,那麼堅強、負責又體貼。
我們知道「那是對的」,但我們「不想那麼做」。
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刻,尤其是在面對生命中巨大的傷痛,和最親愛的人的時候,總希望可以被好好的接住。
我們也都想撒嬌、任性、軟爛,希望可以被寵、被接納、被照顧,儘管我們知道「這樣不對」,但我們還是做了。
因為我們累了。因為太委屈了。因為在某個完美的世界裡,就算我們搞砸了,也能被摸摸頭說:沒關係,我們愛你。
世界很殘酷,有太多「對的事」,我們學不會、做不到、力不從心。但不夠強大,是我們的錯嗎?
擁有堅強心志的主角給我們嚮往的榜樣,但有和我們一樣軟弱心志的主角,才能療癒我們內心的傷。
有被好好愛過的,會想起那些守護過我們的人。
沒被好好愛過的,故事給了我們能投身的美夢。
但千萬記得,這樣的設計可以成立,是因為編劇「救場」救得很快,在這一集丟出來的,很快就在這一集收回,讓我們不至於誤會角色太深,不會產生太大的反感。
每一次刻意設計的誤會與揭開,都把這份感情打得深一點、更深一點。
你也喜歡這部作品嗎?也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