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寶貝》:真正的好人或壞人?

《馴鹿寶貝》:真正的好人或壞人?

常見的商業故事大多善惡分明,
好人是好人,壞人是壞人。
陣營容易理解,懲罰惡人也就大快人心,
雖然有時會有陣營的轉換,
例如長官其實是壞蛋、好友的背叛、舊敵變戰友,
但那是變色,基本上黑還是黑,白還是白。

在這類作品的教戰守則中,
正義一方的道德感建立是最重要的,
主角可以不完美,
但不能越過道德的界線,
不然會容易失去觀眾的認同,
反之,反派最好也要「夠壞」,
這樣看他們受苦時,
觀眾也不需要有太多心理包袱。

太過的善惡分明,
明顯脫離現實世界,
也會讓故事顯得單調、呆板、容易預測,
因此更「高級」的做法,
建立灰色地帶,好人做壞事,壞人做好事。
壞事不見得是犯罪,
但在道德上會存在爭議,
例如私刑正義、為了破案而做偽證、心存善良卻害死人⋯⋯
這是編劇技巧中常說的「反諷」,
可以讓故事的複雜度上升,
也會幫助故事更能反映真實世界的樣貌,
深入想探討的主題。

在這個基礎上,
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思考,
會意識到一件事:
如果好人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
壞人會做壞事也會做好事,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定義「好人」或「壞人」?
畢竟人是如此複雜,
我們怎麼可能找到一個標準一刀切,
將人類做出分類呢?

因此我們有時會聽到一種有趣的評語:
「這個故事中,沒有真正的壞人。」
而這往往能收獲最高等級的讚賞。

寫這樣的故事是有技巧的,
因為單純沒有壞人的故事,
往往會顯得軟弱無力,
事件平平淡淡,角色不溫不火,
最終就只剩無聊的結果。

這種故事的關鍵,
找到一個在觀眾心中明顯有立場的情境,
再利用細節去翻轉立場。

例如《寄生上流》,
窮人與富人在我們心中是有立場的,
窮人通常令人同情(因為跟我們階級更近),
而富人大多為富不仁(這其實是偏見),
窮人靠著詐欺去寄生富人,
我們一邊同情他,
一邊又覺得哪裡不太妥;
富人一臉傻樣接納詐欺犯,
我們一邊嘲笑他們,
一邊又覺得,他們其實也很無辜,
正派經商卻引狼入室。

從頭到尾富人唯一讓人不爽的,
可能只有對「味道」的嫌棄,
但這罪應致死嗎?
而窮人這邊也各有各值得同情之處,
每個人都努力得不得了,
甚至才華洋溢,
卻似乎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例如《意外》,
一件姦殺案遲遲沒破,
我們習慣的立場是:
受害者家屬很可憐,
辦案不力的警察很可惡。
同時也包含了平常對於警察的偏見,
歧視、官僚、粗俗。

但故事的細節把這立場顛倒了,
試著找出姦殺女兒真兇的母親,
手段激進、態度無禮。

辦案不力的警方沒有偷懶,
只是案情陷入瓶頸,毫無線索,
他也講道理、負責任,
在鎮上人人敬重,
他還得了癌症快死了。

《馴鹿寶貝》運用了類似的技巧,
跟騷案中,被跟的人是可憐的,
騷擾的那方是可恨的,
但很有趣是,
通常這種技巧在運用的時候,
我們都建立觀眾對主角的同理心,
畢竟先讓英雄救貓咪嘛,
我們可以讓主角離經叛道,
但一定要觀眾喜歡他,對吧?

可是《馴鹿寶貝》卻是顛倒的,
我們在第一集的推進過程中,
更容易感覺「男主角你本身有問題吧」,
這女生全身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你還自己往虎穴跳?

這創造出了一個有趣的氛圍,
相較於其他故事的懸念,
都建立在「事情會怎麼發展」,
《馴鹿寶貝》故事前半的懸念,
幾乎建立在「男主角你為什麼會中招?」。

這是一個很成功的敘事策略,
尤其是你把整個故事看完後,
回頭去想就會知道為什麼他要這樣操作,
因為這個故事確實不是在「懲罰、揭發壞人」,
「後來怎麼了」也懸念有限(真實故事嘛),
作者的意圖可以感受到他更希望我們去理解,
是什麼樣的問題,
導致一個人會明知危險,
卻一步步的走進險境之中。

我們越是去思考他為什麼會這樣,
故事帶給我們的衝擊就越大,
我們對事件的理解也越不同。
我們從表面的跟騷,
走到了對名聲與成功扭曲的追求,
再走到了對抗自卑的寂寞。

我其實在故事的最後深受感動,
感動我的不是故事本身,
也不是主角的勇敢,
而是做為事件的當事人,
他居然如此認真的同理了跟騷他的人。

他居然覺得他與跟騷他的人很像。

做為一個跟騷慣犯,
又何嚐不是明知危險,
卻一步步的走進險境?
又何嚐不會是基於對抗自卑的寂寞,
才對愛情有了扭曲的追求,
才成了別人眼中恐怖的跟騷者?

她難道不知道,
她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恐怖又可笑的樣子?
她想必很好的說服了自己,
哪怕說出的謊言再拙劣,
她也會擺出最堅定、最有自信的態度。

如同許多人對於名聲扭曲的追求,
在政壇、在娛樂圈、在藝術界各個領域裡,
我們不也整天在見證各種癲狂的鬼故事?

那些人難道不知道,
他們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恐怖又可笑的樣子?
他們想必也很好的說服了自己,
哪怕說出的謊言再拙劣,
他們也會擺出最堅定、最有自信的態度。

因為人們都說:
只要他們不放棄,
夢想,想必會實現吧?

主創居然以當事人的身份,
做了這麼深入的同理,
還這麼出色的將角色還原(完全是本人!),
架構了這麼出色的作品,
實在是太令人讚嘆了。

我覺得很可惜,
當事人似乎沒有看懂這部作品,
這無疑是一封寫給她的告白信,
告訴她,我懂妳,我希望妳好好的,
我希望妳有一天也能接受妳自己,
能夠找回心靈的平靜。

我也希望他與她,
以及天下有著相同疼痛的人們,
都能找回心靈的平靜。

 

推薦文章

《哥吉拉-1.0》:我們在對抗什麼怪獸?

《哥吉拉-1.0》:我們在對抗什麼怪獸?

「對抗災難」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戲劇情節, 廣義的災難包含天災、鬼怪、惡徒、怪獸等等, 這種情節表面 ...
閱讀更多
編劇的基本功:短劇

編劇的基本功:短劇

一部電影120分鐘,一部電視連續劇一集45分鐘,動輒30集,但如果把這幾百分鐘切開來看,無一不是 ...
閱讀更多
欣賞作品需要「學習」嗎?

欣賞作品需要「學習」嗎?

如果創作是主觀的, 那我們需要學習怎麼去欣賞作品嗎? ​ 如果我喜歡一部作品, 一個專業的評論家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