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評論為解析故事結構,有劇情說明,怕被爆雷者請小心服用)
「混血」在族群對立的故事中標配,
《寄生獸》原作中,
寄生獸是附在主角的手上,
兩者之間可以交流、併肩作戰,
使人與寄生獸間可以產生跨族群的友情,
並從兩人的對談中,
探討關於「生存」的哲學思考。
越是根源本質的核心,
往往越是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寄生獸》雖然是30年前的作品,
但其簡潔又有效的故事創意,
非常能吸引創作者的改編熱情。
相較於《城市獵人》盡全力還原原作的風味,
《寄生獸:灰色部隊》則選擇了另闢新局。
基本上改編的策略有幾種:
1. 忠於原作
盡可能滿足原作黨的需求,
算是最安全的改編法。
但IP再延伸價值最低,
最大的目標客群是原本的粉絲,
很有粉絲再變現的味道。
但因為不同載體受眾不同,
會追劇的不見得看漫畫,
所以也可能達到出圈的效果。
2. 大幅改動
盡可能滿足原作黨的需求,
俗稱魔改,但其實很多滿神的,
魔改的原因很多,
最常見的理由有三個:
第一個:原作本身不適合改編後的載體
例如金庸小說那麼長的作品,
要改成電影適必要大幅更動。
第二個:為了在地化
例如《紙房子:韓國篇》、《60天,指定倖存者》等,
因為原作裡的文化元素無法直接挪用,
或有更合適的在地議題,
因此做了大幅度的調整。
以《紙房子:韓國篇》為例,
原作中的主角性格與韓版明顯不同,
原作裡充滿肉慾的男女情愛,
在韓版也變得純情,
都與當地的主流文化有關。
第三:主創團隊的企圖心
忠於原作的改編,
很多時候會流於服務原作,
會讓人懷疑「主創團隊做了什麼」。
大幅改動也會對IP產生更大的延伸價值,
讓IP的可能性變得更豐富,
像《三體》的改編豐富了硬科幻的情感線,
幫助我們看到原作故事中更多可能的人性糾結。
(還可以賣很酷的周邊(?))
3. 外傳
大幅改動的代價,
就是經常引著原作黨的反彈,
而外傳往往是個跳脫爭議的選擇。
但外傳也有失去原著角色的缺點,
優點則是不用受限原著角色,
優劣一體兩面。
《灰色部隊》選擇了3,
但又不止於3,
從第一季收尾時原作主角登場,
再加上「各國都有災情」這個設定,
看起來主創團隊的企圖心很大,
打算從外傳回頭併吞原作,
把原作打出一個跨國IP的可能性。
當我們打算做外傳或大幅改動時,
面臨的挑戰是:
我們要保留什麼?改動什麼?
我們既要維持原作中某些吸引人的體驗,
又不希望它只是原作的仿作,
這種同中求異,
其實也是很多續集作品的挑戰。
《灰色部隊》對於「混血」就做了不同的選擇,
這次的混血無法直接交流,
而是以《化身博士》雙重人格的概念,
讓它們每次都獨立出現,
既保留了半人半寄生獸的特殊性,
又創造出了不同的樂趣。
在原作中幾乎是單打獨鬥的情況,
在《灰色部隊》也做了很大的轉換,
打群架的情況特別多,
從而延伸出了「個體/群體」的思辯,
再以此建立主角的角色歷程:
一個遭拋棄的孤獨個體,
如何一步步擺脫心底的孤獨與不幸感。
我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主創是《屍速列車》的導演,
他那時大談體制的腐敗與人性的自私,
而這次卻大談「組織的力量」,
幾乎把人之所以為人與群體生活畫上等號。
可是從主角的體悟中,
「反自私」似乎是他一直想訴求的,
不幸的人能夠因為反自私而獲得幸福,
反自私的寄生獸也成了最強的寄生獸,
信賴、彼此依靠、率先表達善意,
或許是人類之所以為人,
之所以能成為更好的人的答案。
對於長集數作品想學習的人,
《灰色部隊》的情節規劃也很可以參考,
我們常提到「就算是連續劇,每集也會有主事件和焦點」,
觀察《灰色部隊》每集的規劃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第一集是寄生獸的降臨,各主要角色的亮相。
(死亡派對與主角遭遇襲擊)
第二集是灰色部隊解說,與寄生獸團隊的交鋒。
(這也符合我們常提到的「先演出,再說明」,教堂大戰)
第三集是警察知道了主角的身份,叛徒的揭露,獵犬的死亡。
(遊樂園的大戰,開場的灰色部隊隊長過去,很好的連接了結尾的獵犬死亡)
這集的結尾也是故事的中點,
故事走向下個階段,
從之前單純的人與寄生獸對立,
變成了寄生獸開始滲透過人類的組織,
灰色部隊失去了獵犬這個有效判斷寄生獸的手段,
情況開始變得混亂。
第四集是主角的拯救計畫,以及主角的過去揭露,叔叔的死亡。
(路橋上的大戰)
這部分的設計很有意思,因為主角的角色歷程在這裡完成了,
同時成功拯救主角的部分,也符合W型中間的高峰,
但就在成功拯救主角後,主角的導師就死亡了,
高峰直奔低峰,主角剛收獲了成長,就痛失導師。
第五集是寄生獸成功混入警察組織,掃蕩計畫。
這集的設計也很妙,
因為整集的行動線是「揭發人類組織的叛徒」,
但在收尾時的揭露卻是「寄生獸組織的叛徒」。
大多數時候,做為倒數第二集,
通常是以某個巨大的死亡危機做為收尾,
叔叔的死亡其實大多應該發生在這個時候,
但編劇卻選擇用「揭開寄生獸首腦的真正目的」來做收尾,
讓我們學到了揭開底牌不一定會減少懸念,
在某些情況下其實也可以製造懸念。
第六集是最終大戰,在這一集中,人際關係版圖有了巨大的變化。
第五集中,因為叔叔的死亡,導師成了反派,
這使主角不得不試著與原本的獵人合作,
而原來的寄生獸因為遭到首腦的背叛,
也轉而向主角群尋求合作,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在前面集數裡的反派,都成了夥伴。
我們每一集都可以結尾處的大事件,
當集聚焦的內容,
以及每一集之間情勢的變化,
我覺得很能夠做為一個優秀分集大綱的參考,
而且這看似工整的框架,
在觀影過程中幾乎無法被查覺,
處理得非常滑順。
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的敘事趨勢,
在集與集之間的切換,
越來越不強調中間的連貫性,
而更強調每一集的完整性。
在每集的切換我們都可以看到明顯的時間跳躍,
(以術語來說,就是暗場處理)
或者是回溯的場景,
用不同視角來交代故事背景,
這些手法越來越常在近年的作品出現,
這樣的靈活度,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
當這些思考與架構越來越成為基本功,
我們卻還在討論「創作是不是應該自由奔放」,
說故事的功力會差距不只一星半點,
似乎也有了很合理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