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你作品的故事性?

如何提高你作品的故事性?

昨天有一位學員拿著我一篇舊文來提問,我覺得問答之間的來回其實挺有意思的,整理節錄與大家分享。​

在〈寫小說與寫劇本的差異〉一文中提到:​「很多小說作者沒辦法寫劇本,是因為他們太依賴文字的自由度與大量的敘述語言,來掩蓋他們經營情節薄弱的事實。」​

問:什麼叫「經營情節薄弱」?​

答:經營情節薄弱的意思,指故事本身沒什麼情節。而情節的定義,指每個鋪陳、放大、翻轉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故事曲線 」。擅於經營情節的創作者,都擅於在大故事曲線中包小故事曲線,使故事中角色行動不斷、轉折不斷、情緒變化不斷。​

問:怎麼判斷情節是多還是少?​

答:評估的方式跟篇幅有關,在同樣5萬字的長度中,有的人做50個故事曲線,有的人做10個,有的人只做2個,做得越少,就會顯得情節越少,看了很多資訊但其實情節不多,所以說「沒什麼情節」,你可以理解成「情節濃度太低」。​

回到你提問的原文中,為什麼說太過依賴文字的自由度會導致導致這個問題?因為大量的字數都用來描寫角色的心情、思緒甚至是環境的細節與世界觀,自然就不會有情節。作者自己寫了很多字,以為自己寫了很豐富的故事,但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是在經營情節,只是在經營很多「情報」而已(各種自己想寫的設定內容)。​

問:我有看過一本創作教學書叫「故事造型師」,當中有一個單元叫「演和說」,作者說表現角色可以用演的就不要用說的,跟這件事有關嗎?​

答:演和說其實比較是表現手法的差別,但用演的確實比較好做故事曲線,因為說明容易一說就破,演的比較好故弄玄虛。​

「他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這樣寫是說明。你頂多寫成「很多人以為他很隨性,但其實他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這當然也可以說是曲線(因為有轉折),但這無法建立情節。​

如果你改成安排一段戲,寫同事試著陷害他,眼看他一步步落入陷阱,卻在最後關頭因為小心謹慎而識破了同事的心機。這就是把「小心謹慎」演出來,這整段就成了一個有故事曲線的情節。​

所以概念分開來談,可以談的細節和切入的角度可能有好多種,但其實實際創作時,這些東西都是混在一起,一體成型的。​

寫劇本因為你「被強迫要演」,所以比較不會落入第一種說明的寫法,但當然不小心還是會寫得很單調啦(例如讓角色用台詞做說明:他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

如果你寫小說寫習慣了,太依賴文字說明,自然就不會為了表現角色的小心謹慎而採取第二個選項,但漸漸就會變得一直說明沒有演出,也自然會沒有故事曲線,情節變得稀薄。可是很多厲害的小說家,其實都會使用演出的寫法,寫出來的故事自然比較精彩。​

問:我看過一篇文章用三國演義當例子,與其直接說曹操奸詐、梟雄,不如演一段殺呂伯奢的戲,最後補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

答:是的,就是這個概念,這是很好的例子。​

問:所以經營情節就是指這個嗎?​

答:不完全是,經營有很多種,就像經營一家店當然要賣東西,但賣東西並不是經營店的全部。我有寫另一篇文章〈鬆散?緊湊?弄懂故事的結構與節奏〉,從另一個角度談這件事,應該可以幫到你。​

希望這個整理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延伸閱讀:

【差異比較】寫小說與寫劇本有何差異?兩者是否會互相衝突?

【結構問題】鬆散?緊湊?弄懂故事的結構與節奏

 

推薦文章

【實戰力】 提起筆來吧!資深編導帶你琢磨編劇的基本功

【實戰力】 提起筆來吧!資深編導帶你琢磨編劇的基本功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4/5/29《原子編劇課夏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好書推薦】老師有推薦什麼劇本書嗎?

【好書推薦】老師有推薦什麼劇本書嗎?

許多學員都在回饋單上詢問我,希望我推薦好的編劇書。台灣的編劇書翻譯的其實不多,如果願意,就把外國 ...
閱讀更多

接到中國信託富加寶的行銷電話

  今天下午在趕稿時,突然接到中國信託的推銷電話,小農手機有裝Whos Call,所以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