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對白,與戲劇對白有何不同?

小說對白,與戲劇對白有何不同?

同樣叫對白
不同載體上的對白,
其實在細節上是有差異的。

小說對白的特性:點狀

小說的對白是最自由的
因為它沒什麼篇幅的限制
而且想寫就寫,
不想寫就用描述帶過,例如:

他們在一番爭論後,有了結論。
「我們永遠不可能做朋友,對吧?」
兩人笑得苦澀,但眼神中卻有一絲甜。

上面這一段的寫法,
在小說中非常常見,
但在戲劇中是不太可能成立的
就算把描述都寫成旁白,配上演出畫面,
台詞才讓演員唸出聲,
仍然非常古怪。

我覺得小說的對白是「點狀」的
大段文章描寫中,
畫龍點睛的一筆
像一連串刺拳後揮出的重拳,
所以讓角色開口說出的,
往往是最能表現角色性格,
最能總結場景段落,
最能為作品點題的部分,
在鏡頭感上,就像近景與特寫。

為什麼會有這個特性?
原因是因為小說是以文字組成的
所以只要文氣相連,
描寫和對白可以隨意穿插,
場景與場景也可以隨意轉化,
時間也可以輕易壓縮,
一場對話可以寫成逐字稿幾千字,
也可以寫成「他們共進午茶,相談甚歡」。

但小說是一個字一個字組成的,
每個字的比重都相似,
所以寫越多,讀者就讀得越辛苦,
純熟的創作者就會知道,
同樣的一千字,花在什麼地方最有效,
比起細節說明桌子椅子什麼顏色紋路,
直接寫空間的氛圍可能更好;
比起完整記錄對話過程,
只留下最關鍵的話可能更好。

戲劇對白的特性:線狀

但戲劇的對白比較是「線狀」的,
因為戲劇是時間的藝術,
是不斷流動播放的,
而且戲劇是由畫面組成的
或更精確的說,
都是由「連續的時空」組成的
無法像小說那樣,
利用文字,把A秒和B秒隨意的拼在一起

當然這個「連續」不是真的連續,
而是透過角色慾望、畫面、情境的串接,
讓觀眾感覺連續。
所以讓觀眾理解角色慾望、理解情境,
透過角色的互動與丟接推進、改變情境
戲劇的對白便是這樣的一條線。

是否有演員的詮釋

另一個戲劇對白和小說對白的差異,
是來自於戲劇對白是演出
必須透過演員的口唸出來,
加上演員語氣、神情的詮釋,
同樣一句「我愛你」,
可以被唸成幾十種版本,
這一點如果你排演過經典文本的舞台劇,
尤其是荒謬劇場的作品,
你就會知道同樣的台詞、文本,
在不同詮釋之下,
差異可以是天堂與地獄。

小說對白因為缺乏演出詮釋,
所以常會依賴文字本身的精準與美感
偏偏這種精準有時是偏離生活的,
加上演員詮釋後,
反而變得太滿、太多、太刻意,
這就是常見的「台詞太文太尷尬」問題。

為什麼很多小說寫得很好的人,
來寫劇本時常常會出問題
有時是感覺場上發生了很多事,
卻不知道該看哪裡、該怎麼理解這段戲,
這部分就是場景內、場景間的慾望線沒搭好,
觀眾缺乏進入狀況的入口。

或是感覺角色台詞很尷尬、很斷裂,
就是因為是以一種點狀的方式在寫對白
太想丟出那句畫龍點睛的台詞,
太想把台詞「寫得很有感覺」,
忽略了角色的丟接和情緒邏輯的連貫
簡單說就是:
「這人為什麼現在、向對方說這個?」

雖然大家都常說「唸唸看」,
但如果是用朗誦的方式,
而不是帶著角色情緒和動機唸,
可能還是會覺得「唸起來很順」啊。

當然演員詮釋也很重要,
出色的演員,
唸莎劇那種文言到爆炸的台詞也很自然,
我們看韓劇其實時不時也會出現很文藝的台詞,
在過往舞台劇訓練期,
我們拿的可是古人留下來的本,
哪有可能跟編劇討價還價寫得太文還怎樣,
但還是必須想辦法消化、轉換,
這才是一個強大演員該具備的條件(而不是十秒落淚)。

謝盈萱、吳慷仁至今演了這麼多戲,
大家難怪沒有奇怪,
為什麼他們就不會遇上尷尬的台詞?
原因是因為他們有本事把台詞吃下去。
所以認真說台劇的台詞尷尬,
並不是編劇一個人的鍋,
有時遇上沒演技的演員,
再自然的台詞也會被弄得很尷尬。

但還是那句話,
想要進步,就只能反求諸己,
別人做不好是別人的事,
我們自己必須自我要求精進
每個崗位都這樣,
整體環境才會變得更好

推薦文章

【疑難雜症】如何從一個概念到一個故事?

學員提問:如何從一個概念,一句話,變出一篇5分鐘的戲劇呢?太多怕廢話但又要撐到那個時間(或字數) ...
閱讀更多
九月原子編劇課課表來囉!

九月原子編劇課課表來囉!

八月的主題是「多方深入」,​ 有編劇、導演、演員、改編等等不同視角,​ 帶你從不同面向理解說故事 ...
閱讀更多

「等你是大師了,想幹嘛都行」?

「等你是大師了,想幹嘛都行」 這句話是一大誤會, 如果大師放屁都香, 就不會有人因為自己無法再創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