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介紹,如何用大綱呈現其性格與背景?

角色介紹,如何用大綱呈現其性格與背景?

在連續幾篇關於大綱的文章後,我們要開始更深入討論一些問題,首先還是角色,雖然知道比起寫角色介紹,安排適合的事件來表現角色更好,但如果連原本安排好的情節,都已經覺得擠不進大綱裡了,再另外新增事件,不反而增加篇幅了嗎?

角色介紹設計錯,大綱就很難寫?

這就回到了「設計錯,大綱就很難寫對」,因為這個提問本身,就預設了「故事情節」和「角色」是兩回事,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情節與角色,理想上應該是一體的才對。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故事是關於主角成長的冒險,那情節應該只有兩種目的:

  • 表現主角某個特質。
  • 改變主角某個特質。

角色的行為,就是他特質的展現,軟弱的人會有軟弱的行為,殘酷的人會有殘酷的行為,厭世的人會有厭世的行為。

以《小丑》為例,我們怎麼知道他嚮往脫口秀,卻又沒有脫口秀的才能呢?從「他去脫口秀現場勤做筆記,卻又總和其他人在不同的時間點發笑」;從「他實際站上舞台,
卻表現得像一場災難」;從「他準時與母親一起收看脫口秀節目,幻想著自己有天會被叫上台,甚至發現主持人便是他失散的父親」。

我們不僅發現他嚮往脫口秀,甚至發現他渴望父愛。這些都是情節,也都是角色介紹。而他怎麼轉變了呢?從他衝動殺了人卻感到愉快;從他發現自己的生父與身世;從他遭到無情的拒絕;從他因為災難性的演出,卻登上了夢想的舞台。

角色介紹與情節密不可分?

情節即是角色,情節影響角色,以改變的觀點來看,情節改變了角色;以揭露的觀點來看,情節揭露了角色隱藏在心底的,真正的樣子。就算把人物關係也考量進來,
那也只會有幾種目的:

  • 表現角色的關係。
  • 建立角色的關係。(新認識)
  • 改變角色的關係。

所以為什麼說情節和角色是一體的?因為我們表面上關心的是「發生了什麼事」,但實際上我們關心的是「角色會怎樣」,就連最重視外在的探案片也一樣。

《誰是被害者》中,一連串的死者是一個殼,是一條推著張孝全去接近女兒的線,如果這些事件不發生,他就會永遠與女兒形同陌路。故事從一開始讓我們看到他和女兒的過往(表現關係),一路上看到他們的現在(表現關係),並在結果來臨時改變了他們的關係。無論是和解或是更糟或是天人兩隔徹底崩潰,都是一種改變。

只是探案劇、愛情劇、倫理劇、靈異劇……不同劇種所能選擇的外在素材不同,但本質上這種「表現角色、改變角色」的目的是共通的。我們也不會在故事中無意義的揭露角色背景,我們會思考的是,有必要揭露嗎?一個人嗜錢如命可以是天性,我們不見得需要知道為什麼,總之他嗜錢如命。如果需要揭露,在哪裡揭露呢?開頭?中段?結尾?
要以什麼方式揭露?聽旁人提起?資料檔案?當事人自己吐露?

我個人會最優先考慮自己吐露,為什麼?因為自我揭露是建立關係的方法。人為什麼會向新朋友吐露過往?通常是代表他開始信任對方;人為什麼會向老朋友吐露過往?
通常是在懷舊或是懺悔;人為什麼會向宿敵吐露過往?或許是為了傷害對方,或許是為了求饒,或許是為了完成復仇(復仇總要帶有「讓你知道是誰殺死你」的成分,彷彿你的仇人必須是你的見證者,人性真的很有趣)。

總之,不要讓說明僅僅是說明,就算是說明,也該成為情節的一部分,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延伸閱讀: 設計放錯重點,大綱就很難寫對

推薦文章

如何知道替主角設定的障礙是「夠用」的?

如何知道替主角設定的障礙是「夠用」的?

戲劇是衝突,​ 衝突即是「想要 」加上「阻礙 」,​ 而主角面臨衝突採取的行動,​ 便構成一段又 ...
閱讀更多
故事主旨到底是什麼?

故事主旨到底是什麼?

故事需要主旨,​ 但很多人對於想主旨感到非常頭大,​ 覺得故事難道不能有趣就好?​ 為什麼一定要 ...
閱讀更多

當「英雄之旅」碰撞「影像美學」!設計金獎導演說故事心法大揭秘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2/04/15 《原子編劇課4月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