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理系,到底對編劇有沒有幫助?
很多人都會很好奇,讀心理系,到底對編劇有沒有幫助?我覺得在我身上,心理學訓練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給我了一對發現真相的眼睛。
舉個例子,美國曾經針對3000對夫妻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婚禮上花越多錢,離婚率越高。如果你是裸婚(無排場無喜宴無婚紗無鑽戒),離婚率甚至會比一般夫妻低上50%。
一般人,會從外在的現象,去看結果,於是得出一個結論:不要花錢辦婚禮。
但這明顯是荒謬的,夫妻能不能百頭偕老,怎麼會是婚禮花費造成的?我們在心理系學習的過程中,知道有個東西,叫混淆變項。什麼叫混淆變項?課本中舉的例子是:教堂越多的城市,火災越頻繁。乍看之下,是教堂帶賽,但實際上,是因為教堂越多,代表城市越繁榮、人口越多,所以火災發生的次數,當然會高於人煙稀少的小鎮。
生活中充滿這種混淆變項,我們回到婚禮的例子,一對夫妻,為什麼會花「很多錢」在婚禮上?最大的可能,一個是他們很有錢(所以花錢辦婚禮,他們沒有壓力),另一個是他們愛花錢或愛面子(錢明明沒那麼多,但硬要花得讓自己有壓力)。你看,外在看起來沒什麼邏輯的事,從人的內在看,邏輯性就跑出來了,不正是因為「感情不足」、「性格缺陷」、「理財觀念有問題」,才使人會多花錢在婚禮上嗎?反過來說,如果什麼都沒有,卻仍然願意結婚,不就代表這對夫妻不在乎旁人眼光,只在乎彼此的情感?這才是決定離婚率高低的真實變項。一對有狀況的夫妻,就算去裸婚,也不會降低離婚的機率的。(可能反而會因心有不滿而增加離婚的可能)
所以,世界上有許多「看似不合理」的事,其實都是合理、有跡可循的。
盲目的人,就會去信那些外在的不合理,
而理智的人,會去尋找不合理的混淆變項背後,真正的原因。
我想這是心理學給我最大的禮物,它告訴我事出必有因,並且告訴我原因可能出在哪裡。說實在,原因其實都很簡單,我曾在《劇本背後的心理學》講座上提過,人的行為,都原自需求,而需求只有兩個:追求快樂,遠離痛苦。當你越是懂得用這個法則去檢視人的行為,你就越能看清一個人真實的目的,也越知道怎麼經營你筆下的角色。
關於婚禮的研究,不只調查了婚禮總體花費,也調查了許多變項,例如:
有去度蜜月的夫妻,離婚率較沒去的低。
夫妻收入高,離婚率較收入低的低。
婚禮賓客越多,離婚率越低。
夫妻認識時間越久,離婚率越低。
訂婚戒指買越便宜,離婚率越低。
有興趣的人不妨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統計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