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小豬,是不是很有戲呢?牠像是在求救,又像是在努力的想逃出生天,讓人不禁想知道牠接下來的下場如何?牠能順利逃出來嗎?逃出來之後牠又將何去何從?豬圈裡會不會有牠的家人,等著牠回去營救?
「想知道接下來 」,是編劇最希望觀眾擁有的情緒。但編劇常常力不從心,劇情平淡、悶、無聊⋯⋯寫出來的小豬就像底下這隻:
這張圖除了是隻小豬外,實在沒什麼可期待的。
差別在哪裡?有沒有事情做嗎?那大吃大喝的豬?正在睡覺的豬?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豬?似乎除了可愛之外,也沒什麼太多想像空間。
那差點掉下懸崖呢?有把刀架在牠的脖子上?看著食物流口水卻吃不到?是不是就有戲多了?
戲劇關鍵在於:衝突
所有編劇教科書的第一課,幾乎都在談這個,戲劇即是衝突 。
那,衝突是什麼?衝突不是連續劇中的一哭二鬧三上吊,也不是呼巴掌出車禍跪地求饒。最基本的衝突定義是:「 需求 + 障礙 」。
發現了嗎?剛才所舉的有戲例子中,都是「需求+障礙」。想要自由但卡在牆上、想要活命卻出現危機、想吃東西卻吃不到⋯⋯而沒戲的部分,就只有一個狀態或需求,所以沒有衝突,自然就沒戲了。
這就是編劇抓住你吸引力的把戲,先跟你介紹角色需求(想要一個愛人),再給他障礙(想愛愛不到),好不容易兩人相愛了(想要白頭偕老),又面臨父母從中作梗(想愛愛不下去),父母關過了又出現小三、出現誤會、出現原來他們是兄妹⋯⋯關關難過關關過,你就一集接著一集乖乖看下去了。若是男女主角第一集就一見鐘情永結同心,那還有什麼戲唱呢?
運用衝突去呈現角色背景與關係
沒有戲的作品,問題大多出在花太多篇幅交待角色背景和人物關係,但是卻又挑一些不必要的場景演出(起立~敬禮~老師好~坐下。各位同學,我們打開課本看第一課⋯⋯),就像我們去參加團康活動,花一個小時在介紹每個人叫什麼名字,你應該也會覺得有點抓狂吧?
理想的編劇會直接把故事帶入衝突,讓角色的背景和關係在衝突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的被帶出,這樣觀眾又可以看到戲,又能夠知道故事的背景,這才是高招。
小明正在翻牆逃學,老師從二樓教室發現。王小明你在幹什麼!老師追出教室,小明趕緊加快翻牆的速度,但牆實在太高,他使勁吃奶的力氣⋯⋯其他同學有的為小明叫陣,有的在維持班上秩序,有的趁機溜出去⋯⋯
直接從一個衝突場景開始,透過對於小明翻牆這件事每個人的反應,就可以表現出每個同學的性格及他們與王小明的關係。
你的戲感覺有點無聊嗎?試著改變一下演出的場景,增加一些衝突事件,看看是不是變得精彩有活力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