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構思 展開的兩大流派: 日美流 vs 台韓流
你可曾注意到,《蝙蝠俠:暗黑騎士》與《玩命關頭》系列,同為動作爽片,但在編劇的展開過程中,它們其實是邏輯並不相同的兩個流派? |
最近和朋友聊起編劇流派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因為在過往,我們區分編劇流派的方式,大約是以類似「純文學/大眾文學」的概念切割,區隔出「得獎作品/大眾作品」兩種編劇美學,但朋友卻提出了一個很新鮮的疑問:
「你有注意到嗎?台劇、韓劇的編劇方法,很明顯的和日劇、美劇不大相同。」
我知道他說的不是「藝術/大眾」這種美學品味問題,而是一些更細節的東西。在同樣「大眾」的作品中,他又再區分了兩種,一種是日美流,一種是台韓流。我們針對這個部分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
這兩個流派是以什麼來做區別呢?以最終的結果來看,是結構上的差異。日劇、美劇雖然也是連續劇,但多數作品可以獨立成集。每一集都有點像是一部小電影,有這一集的主事件、概念、核心旋律和事件的結局,一季12集的大故事中,可以再看到12個小故事,但每集小故事又同時推動著整個大故事在前進。《六人行》、《慾望城市》、《熟男不結婚》、《美女上錯身》、《別對我說謊》、《新世紀福爾摩斯(明明是英劇)》、《傲骨賢妻》、《王牌大律師》等等,都是這種調性。
以《月薪嬌妻》為例,雖然整個故事是新垣結衣和星野源兩人的愛情故事,但第一集的外在主事件是「找工作」,而內在核心是「尋找價值」。結衣在整集當中都在迷惘這件事,工作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我表現良好,卻被辭退?究竟「我」的價值在哪裡?這個主旋律在第一集揮之不去,現在結尾也成了結衣願意提出「工作婚姻」這個概念的契機,因為她第一次在工作上,受到了肯定,她不想放棄這份使她擁有價值感的工作。
到了第二集,主事件是「假結婚」,他們試著在家人與朋友的疑惑之中,表現出正常的婚姻關係,婚姻是什麼?家人對婚姻的期待是什麼?婚姻與愛情有關嗎?夫妻的相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一集的主旋律是「對婚姻的想像」,同時也帶出了貫穿全劇的概念「逃跑可恥但有用」,點出這兩人都在一種為了符合他人期待,又想維持自己原則,不受傷的消極生活方式和心理。
依這種模式去分析,你便會發現在日美劇的劇本之中,這種著重每一集都有自己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結構比比皆是,這種模式雖然在每一集的收尾處雖然留有懸念,但基本上該集所拋出的事件都會獲得解決,所以特別有種「有頭有尾」的感覺。反觀台劇與韓劇,這種結構卻相當少見。無論是近期火熱的《鬼怪》、前陣子好評如潮的《信號》,或是更早之前引爆都教授狂潮的《來自星星的你》,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卻都屬於另一種流派。
在台韓流的編劇方法中,故事不會獨立成集,每一集都只是一個60或90分鐘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之中,開頭收拾上一集留下的懸念,過程丟梗逗笑也好,埋藏伏筆也好,展現角色也好,一路高潮迭起,直奔向結尾那個巨大的懸念。一個主事件拋出來,餘波蕩漾,越滾越大,可能三集也沒有演完。這種編劇法懸念性強,無法獨立成集觀看,著重在情節的一波接一波,但整部戲看完後,除了收獲許多情緒張力外,比較少有戲劇本身以外的收獲。
我的朋友舉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覺得日美流就像高級餐廳,每道菜都是一件作品,講究擺盤、口味搭配、出菜順序、食材、創意和餐點本身的歷史情懷。而台韓流就像速食連鎖餐廳,香氣迷人,輕易滿足口腹之慾,雖然可能沒什麼營養,但吃起來相當爽快。你不能說誰比誰更好,因為儘管你有法式料理的品味,但當你想放鬆一下時,你可能還是會選擇炸雞。更何況,要把炸雞做得美味,也一樣需要功夫,而坐進高級餐廳裡,我們也常吃不明白,這一道3000塊錢的餐點到底好在哪裡?
我覺得他點出了重點,日美流雖然創造出了不少經典,而且常使我們收獲比戲本身更多的東西(例如《月薪嬌妻》,有太多可以延伸討論的部分,無論是婚姻、生命價值、日本年輕世代的思維、愛情中的自信與自卑、逃避與積極的人生態度等等,但我們似乎鮮見台韓劇種有這類的延伸討論),但從商業價值的考量上,台韓流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因為一部能夠被反覆品味、討論的戲劇作品本身,無法創造額外的收入,但一部懸念性和情感張力爆棚的作品,卻能夠打造出男神女神,同時接觸到更廣的群眾。而且平心而論,要寫出台韓流的作品,比寫出日美流的簡單快速許多,因為要考慮的事情明顯更少。
那麼拋開孰優孰劣的思維,我們來看看這兩種流派的劇本,在展開的過程中,到底對編劇而言,構思方法有何差異呢?
同樣一個故事創意,例如地球人與外星人之戀,甚至同一個角色設定,都可以寫成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我喜歡把故事創意進到故事大綱、分集大綱的過程,稱為「展開」,有種將一幅長長的畫軸攤開的感覺。因為對我而言,戲劇是兩個點中間的弧線,你必須知道起點在哪,也必須知道終點的目標是什麼,才能決定中間要創造什麼樣過程。
因為日美劇中,也存在類似台韓劇的編法,反之亦然,所以把兩個流派稱為「日美流」和「台韓流」,有點不大精確。兩種構思時的展開流派,實際上應該稱為「結構派」與「看點派」。
日美劇以結構派為主流,在編劇思維上,當我們拿到地球人與外星人之戀這樣的故事創意時,我們會先思考一件事:「這個戀情,適合拿來談什麼?」
就像如何展現主旨一文時提及,你想說什麼主旨,最好設計一個適合的角色。反過來說,當你手上有一個題材和一群角色時,也應該去尋找適合他們談的主旨。你可能會想到談種族問題,因為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兩個相愛的人處在不同的陣營,成了他們愛的阻礙。而當他們用愛跨越了種族間的偏見與歧視時,你也談完了這個議題。
所以我們發現,異星戀的本質,其實和異種戀、異國戀有相似之處,結構派的編劇就會利用這點,表面上是在寫地球人與外星人,實際上是在影射異國戀面對的種種困境。我們開始尋找十二個(通常會超過)可以談的主題,例如語言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價值觀差異、旁人的眼光、自我認同、舊時代的仇恨,有時不會只聚焦在異星戀上,因為愛情本身就有一些議題,例如磨合還是找更對的人?遠距離?家庭VS個人等等。
因為結構派需要十二集各自有個主事件,所以便會再依這些議題,設計不同的事件,然後排列出適合發展男女主角感情線的順序。通常男女主角的整個大背景故事會先決定,並且我們會思考這整部片要談的主要核心是什麼。以《月薪嬌妻》為例,我覺得它的主核心是在談日本年輕一代的愛情觀與價值觀,因為「不是因為愛而僅僅因為需要而結婚」,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逃避與自我保護的味道。那種「這樣做很理性很務實啊」的理直氣壯,實際上是一種避免自己受傷的生存法則,整部作品以「契約婚姻」為啟動點,以十二個小事件和階段來轉折他們的愛情發展,同時塞了十二個關於年輕一代價值觀的思索在裡面。
這就是結構派的編劇法。你會發現男二帥哥同事風見和女二百合其實是來補足新垣結衣和星野源的不足,有點像是魯蛇組與現充組的對照。風見和百合是在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一個帥氣逼人,一個成熟又事業有成,但他們也有各自的逃避,一個明明是專情的人,卻因為總有人把他當風流男子,乾脆選擇不信任愛情關係,另一個則明明渴望愛情,卻因為專注在自我實現而錯過適婚年齡,乾脆選擇放棄,更認真的投入工作來自我安慰。這組男二女二,不僅是男一(不帥)女一(沒成就)外在條件上的對照組,同時也補足了不同世代的觀點。(曾有媽媽等級的朋友和我分享,她之所以看《月薪嬌妻》,是因為有百合在,她只想看百合。)
所以我們在看結構派的作品時,才會表面上是看一部劇,但實際上卻感覺學到很多東西,瞭解到許多不同的觀點,有時是更深入理解了一種職業,有時是更深入了某個議題的討論,所以結構派的作品更容易成為一種經典,並且在某些場合被反覆拿出來播放。(例如只要談到廢死,就會有人播王牌大律師的片段)
這一點在電影中也相當常見,如《蝙蝠俠:暗黑騎士》在談「英雄是什麼?」,因此他的角色設定中有光明騎士(秩序與法治)、反英雄小丑(無秩序與無法律),和黑暗騎士(以無法律維持秩序),整個作品過程中就像是一場英雄的辯論會,他們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展現他們心中的正義。故事開始有一群民眾假扮蝙蝠俠行俠仗義,但蝙蝠俠直言:「這不是我要的。」,而他的目標光明騎士,卻又是他的情敵,使他陷入兩難,而光明騎士最後也墮落了。他要獨力支撐正義,但半調子的邪惡,又比不上全然無秩序的小丑。
故事最後設計的雙船事件,船上的人最終不是被蝙蝠俠所救,而是被自己「對正義的堅持與信任」所救,這件事使蝙蝠俠擊敗了小丑,也點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英雄不是個人,而是人們對善的信念。」最後蝙蝠俠引退,光明騎士成了英雄的象徵,成了人們心中相信的善。
故事中每個環節,都與主旨環環相扣,結構嚴密。這種編劇方式,對奇招百出的「看點派」而言,就全然不適用了。
「看點派」的編劇展開方式,不是去尋找故事的主旨,而是去尋找觀眾期待的看點。觀眾滿心期待看到男女主角的第一次接吻——怎麼接?在什麼時機接?觀眾也愛看男主角對女主角的體貼,怎麼體貼?觀眾愛看兩人的錯過、命中註定、霸道的壁咚、擠擠的相擁、告白的瞬間、死別的瞬間⋯⋯
看點派是以「看點」為核心在編劇。對他們而言,十二集的劇本,代表有十一個懸念超強的結尾加一個情緒點超強的大結局。這些畫面是什麼?我怎麼從A看點接到B看點接到C看點?在整集60~90分鐘之間,我可以怎麼發展,可以有更經典的畫面出現?
你會發現,看點派的作品在被傳播時,都是以「可被模仿的經典畫面」出現的。如鬼怪胸口的劍,就被做成了相機濾鏡。曾經紅極一時的卡布奇諾之吻,甚至還被許多綜藝節目使用,爭相模仿。他們除了思考觀眾愛看的「必備」場面外,也在思考著「有什麼新花樣」、「如何使角色更被人喜歡」。如果你問看點派的戲迷,這部戲有什麼好看,他們幾乎都會回答你某個場面,或是某某人好帥。但這部戲在談什麼,呃,除了戀愛,還能談什麼?
看點派的劇本,也非常重視「經典對白」,他的劇情可能沒什麼邏輯,人物沒什麼真實感,但那句話「說的真好」,觀眾就買單了。這與經典畫面一樣,是一種使人能夠記憶、模仿,以利傳播的元素。看點派充分滿足了戲迷的需求,從商品的角度來看,看點派的作品比結構派更適合做為商品,在這個網路世代被販售。
如同《玩命關頭》系列,永遠知道男性要看什麼,所以永遠有美胸、美臀、硬漢和跑車。他們永遠在尋找更強更吸睛的看點,我們要在大樓之間飛車、要用跑車戰勝飛機、要能汽車跳傘⋯⋯聽說他們要在玩命關頭8裡面飆坦克。劇情和角色都是其次,場面夠不夠爽才是重點。
行文至此,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到,小農是結構派的人,對看點派不太認同。但正如同人們總在指責智慧型手機使人們變成低頭族,卻又知道智慧型手機是市場的趨勢一樣,像我們這樣學習硬功夫和藝術美學出身的編劇,當然會嚮往結構派的美好、雋永和經得起反覆品味。但正如同米其林與炸雞的比喻,我們仍然無法拒絕看點派的浪潮,因為米其林再牛也只是一間餐廳,而速食連鎖,才是一個產業。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點出結構派和看點派各自的強項,提供給大家參考與成長。畢竟,每一個派別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結構派也常會因結構問題,犧牲了很多想像力和創作空間,或更大懸念的可能。更理想的情況,是能夠融合兩派的優點,創造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我想,那才是我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和終點。
*
如果,「學編劇」、「學會說故事」是你所感興趣的,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東默農老師用心設計了許多課程,給渴望講出好故事的人。
請直接點擊下圖看看近期課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