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愛看感人的戲,寫戲要怎麼寫,才會催淚呢?
有經驗的編劇都會說:要讓人哭,比起讓人笑容易多了。這句話對也不對,要看創作者本身的個性決定。我們在搞笑技巧的文章中談過,搞笑有一定的節奏和結構,而且主要透過荒謬、打破規則來達成。
在大原則上,喜劇是「不寫實的」,正因為不寫實,觀眾知道角色並不「真正受傷」,所以笑得很放心。而相反的,催淚戲一定要夠真才行。會說催淚比較容易,是因為他們更寫實,更知道怎麼去召喚觀眾心中的情感。
所以催淚有三個前提、兩個步驟、一種偷吃步。
催淚技巧的3個前提
前提一:要有情感
前提二:真實
前提三:認同
觀眾如果沒有機會認同角色,瞭解角色的心情,通常催淚效果都會比較差。但如果我們有更多空間看見角色私底下的模樣,理解角色的想法、處境、動機,那我們會比較容易被觸動。
建立好前提,我們可以再用兩個步驟把觀眾眼淚催出來。
催淚技巧的2個步驟
步驟一:殘忍
步驟二:理解
有趣的是,通常角色正在受苦時,我們是不會哭的。真正會讓我們落淚的地方,也就是我們說的「淚點」,是「肯定與理解」。
想像一下,一個男人默默為另一個女人付出,觀眾知道,女人卻不知道,這時你會哭嗎?通常不會,你可能會生氣、會焦急、會不捨,但你通常不會哭。你會在什麼時候哭?女人終於知道男人為他做了多少事,與他深情相擁的時候。(或慘一點,女人終於知道,但男人已經離開,來不及了)
發現了嗎?會讓我們哭的地方,通常是「終於知道」、「終於瞭解」、「終於被肯定」的時刻。如果只做步驟一,我們看完會覺得心頭悶、不好受;如果只做步驟二,我們會覺得無趣。
催淚技巧的1個偷吃步
那一個偷吃步是什麼?是活用象徵。
正所謂「無聲勝有聲」,戲劇中的動作比語言更有力,所以在最催淚最感人的時刻,你不會希望角色說個不停的。如果有安排象徵,角色便能對象徵表演,做出動作,配上一點點適度的台詞加分,整體感動的力量就會被提升。
希望這3個前提、2個步驟、1種偷吃步,能幫助你在創作時更懂得如何感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