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子編劇課的電影賞析課中,
我們常提到17分鐘的「Lock」階段,
故事在此時進入故事主梗,
主角捲入了主事件中。
17分鐘,換算成中文劇本,
大約只有9-11頁,
如果以一場戲2分鐘來算,
17分鐘也只有9場左右。
很多人對於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
這麼少的場數就進入主事件大惑不解,
常常重點都還沒講到,
已經來到了30頁。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1. 開場時間不對
故事開頭要介紹主角的日常生活,
但不要太久。
通常故事理想的開頭,
應該儘可能貼近觸發事件,
也就是「 主角脫離日常」的時刻。
如果今天中午他要被開除,
故事開始在今天早上最好。
如果不行,前一天晚上,
如果不行,前一天早上。
為儘快發生「想辦法」,
但該交代的都集中起來,
畢竟故事是你安排的,
何必從三個月前說起?就昨天吧。
時間壓縮了,
你也不會不自覺的寫太多廢戲。
這不是在說開頭不能是三個月前,
只是利用這樣的安排,
讓你思考怎麼更有效率的鋪陳。
2. 場景設計缺乏效率
試著 讓一個場景都發揮兩個以上的功能,
同時交代世界觀、塑造角色、說明背景,
不要光是寫「他是個上班族」的場景,
要寫「他是個工作能力強但很難相處的上班族」的場景。
就在觸發事件的前一天,
主管把主角叫進辦公室,
說有同事遞了辭呈,
原因是不想跟主角一起工作。
主角將工作成果遞給主管,
反過來嫌離職同事能力低落,
自己已經連同對方落後的進度一起完成了。
在這場景中,
處理了他與主管的關係,
他的工作能力、他的性格還有他與同事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寫一場他對同事態度很差,
再寫一場主管勸他對同事好一點,
再寫一場他因為表現良好被誇獎,
交代的資訊相同,但效率就大打折扣。
3. 精簡你的場景
試著不要每個場景都「話說從頭」,
寫看電影就從電影進場寫起,
寫開會就從遞名片握手寫起,
寫吃飯就從點菜寫起,
不要這樣。
問問你自己,這個場景的重點是什麼?
如果是電影看到一半他們牽手了,
直接從牽手的前一刻進場景,
正看著、手交握、兩人笑,場景就結束了。
相似的概念,場景也不要「硬要說完」。
A與B吵架,甩頭離開,
B氣不過拿鞋子丟他,
A被打中,奔回來與B開打,
同學們趕緊將他們拉開,
教官來了,兩人被抓去教務處罰半蹲。
你可能只需要寫到
「A被打中,奔回來一拳揮向B」就可以停了。
下一場,我們看兩人在教務處外半蹲,
中間發生什麼事可想而知。
晚進場,早出場,
儘量 精簡你的場景。
當然不是說不能「話說從頭」,
你可能是因為節奏或氛圍需求,
要做前面的鋪陳,
或是覺得「大家打成一團」是好看的場面,
所以寫到打成一團,
只跳過教官來了那一段,也都是可行的。
寫劇本沒有標準答案,
但你所寫的每一行,都有你的考量。
4. 初稿放膽寫,修改用心調
以上三個原則,
剛開始就逼自己做到,
可能會很痛苦。
在初稿階段對故事還沒有把握,
可以先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等初稿寫完了再回頭修。
但修二稿時,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初稿限制,
也不要感覺「刪了可惜」。
試著把篇幅放在心上,
將你的觸發事件大膽往前移,
問問自己,如果只有10場,
該怎麼來到觸發的這一場呢?
你可能會有全然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