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最難看──你的對手不具體!!

 

小農有時會被一些劇本弄迷糊,會忍不住問作者:「所以,主角到底在和什麼東西對抗?」

作者常常會望向遠方,彷彿我們談話的房間有一顆夕陽:「整座城巿。」

「呃……用什麼方式?」

「沉悶的生活。」他嘴角彷彿在笑。

然後我就明白作品難看的原因了。奇妙的是,會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或許爛戲真的是一種精神食糧。

要創作這樣的精神食糧,就是要盡量讓主角對抗的東西不具體。

那不能是一個人、一場災難、一隻猛獸、一種疾病。

那必須是一個價值、一種生活、一個信仰、一種意識。

試著把那些無形的東西具體化的編劇,都是在試圖摧毀寶貴的精神食糧,他們居然想把戲寫好看,而把價值、生活、信仰這些無形的東西都塑造進某個角色裡,讓他們與主角拉扯與衝突。

他們居然知道唯有具體的東西、人物、事件與衝突才會吸引觀眾。

但只有無形的東西才能與觀眾的精神交流,在夢中。

所以,捍衛我們的精神食糧吧,爛戲萬戲!!

推薦文章

本土元素到底是什麼?有了真的比較好?

本土元素到底是什麼?有了真的比較好?

相信有關注提案、補助與比賽的朋友, 應該都聽過一個江湖謠言: 「有本土元素比較容易中。」 很多人 ...
閱讀更多
編劇邏輯很重要,但邏輯的戲份不該太重。 常看到學生寫本,總共10場戲,花了3場只為了交代某人為什麼出現在那裡。 這是很浪費篇幅的做法。

編劇邏輯 重要嗎? 寫劇本時容易掉入的迷思

編劇邏輯很重要,但邏輯的戲份不該太重。 常看到學生寫本,總共10場戲,花了3場只為了交代某人為什 ...
閱讀更多
【經營力】編劇VS製作 乙方VS甲方 資深編劇的雙向實戰守則

【經營力】編劇VS製作 乙方VS甲方 資深編劇的雙向實戰守則

【本篇文章為課程助教於2024/1/10《原子編劇課冬季班》之課程精華筆記分享】 講座介紹 ●【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