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創作者都有類似的經驗,看到一部作品,覺得真是太棒了,期待自己也能寫出一部相同的作品。
在你捲起袖子前,請先思考一下,你到底是喜歡這部作品的什麼?
身為編劇,小農絕對反對抄襲,但也無法否認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事實,但這個「抄」字指的,到底是什麼?
其實所有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讓人有目標,也讓人有樂趣,但模仿無法使你獲得「成功的成就感」。這是一件顯而易見,卻很少有人深入看懂的事情:每個功成名就的背後,身為創作者,其實我們在追的是創作為我們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藝術大師會在自覺自己江郎才盡時選擇自盡,也是為什麼永遠有大師為「下一部無法更好」而焦慮。因為我們真正要的都不是金鐘金馬,而是「證明自己」。
所以當你在抄時,你應該要試著去拆解你眼前的作品,去找到這個在你眼前閃閃發光的東西,到底是哪個部分吸引你。
是角色設定嗎?還是人物關係?還是表達這個角色的方式?是誇張的情節安排?還是堅貞的愛情?陰狠的詭計?趣味的笑料或與社會議題共鳴的方式?
皮克斯第10個建議就是:把你喜歡的故事打散,明確自己究竟喜歡的是哪些元素,然後才有化為己用的可能。
你的抄襲是為了學習,你的創作是為讓下一次創作更好,如果你能在這個點上把眼光放在正確的焦點上,你會成長得很快。
在你還不夠茁壯前,不要光是「為了抒發自己而創作」。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因為你絕對可以為了抒發自己而創作,但你同時也可以學習怎麼抒發,可以與讀者產生共鳴,創造出奇迹。(是的,文字創作是個奇迹,把幾萬個符號拼在一起化成一股觸動人心的力量,難道不是奇跡嗎?)
學會拆解作品,是你學習成長最快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