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資料、做田調是寫劇本、說故事的基本功,我們無法寫我們不知道的事,但除了上網google,還有哪些搜集資料的方式呢?這篇文章要介紹一些田調的方法,還有使用這些方法的重點。
在這裡先感謝「地方賊」的協助,下面介紹的許多方法,都是地方賊的老師介紹提供的。
查資料前的準備
在開始動手查資料前,建議你先確認自己查資料的目的,你是想寫一個題材,但對這個題材完全不理解?還是其實有一些特定的問題想要獲得解答?試著把你想查的東西,變成幾個明確的問題。畢竟你要輸入關鍵字搜尋,必須先弄清楚你的關鍵字是什麼。
當然,有時我們就是沒想法,想靠搜尋引擎碰碰運氣,那也沒有問題。但儘量不要讓自己在茫茫資料海中流浪,因為資料是永遠做不完的。試著從你查到的資料中,找到一些你特別有感覺、有興趣的部分,試著從中挖掘故事的可能性,看看你還缺乏什麼,讓它最後能變成具體的問題,再做進一步的資料搜集。
Google是重要的第一步
我們有時會自以為我們理解我們想寫的東西,但事實上,那可能只是刻板印象、片面、過時的知識,甚至是誤解。所以建議你可以透過google做一個基本確認,確認這個世界和你所想的是否一樣,時常你都會有驚喜的發現。
Google的強項就是廣,只要是網路上提出過,與你關鍵字有關的資料你都有機會看到,你會看到不同立場、不同的切入與詮釋方式,這會幫助你初步理解你想書寫的議題,有哪些可以深入瞭解的面向。戲劇有點像辯論賽,是正反雙方在一個議題上的碰撞,而且反派的強度決定故事的精彩程度,所以你必須對各方面的想法都有所瞭解,才不會讓故事變成無趣的一言堂。
參考書目
網路廣,但是沒有系統化,可能深度不足,而且沒有放上網路的,你就查不到,而書籍就是相當系統性的資料來源。
你在查找資料時,可以把發表文章的人當做關鍵字再搜尋,會找到作者的著作(如果有的話)。一本書通常是一個作者,基於他的立場和論點,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整理,好佐證自己的想法,但過程中可能會因此忽略了立場不同的資料。所以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另外找相反立場的作者,幫助你看到更廣的面向。
比起直接google關鍵字,有時在博客來、市立圖書館等書籍網站google關鍵字,會幫助你找到更多的書籍類的參考資料。
除了買書、圖書館借閱外,Google圖書的全文預覽,也可以幫助你看到書籍的內容。
碩博士論文網
有些作者沒有出書,但是有發表相關研究論文,碩博士論文網是google很容易錯過的遺珠。
論文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是研究者花費時間心力,努力產出的精華,等於是有人已經替你做過了一篇田調。如果運氣好,他的論文本身就是你想知道的議題,他的論文就會幫助你把整個知識體系整理出來。但多數時候應該沒這麼湊巧,但他的田調成果,仍然會給你很大的幫助,例如我之前寫法警相關題材的小說,就有人有做過訪談,在論文內附有逐字稿,大大減少了我的工作量。
查到論文後,可以先看摘要,確認內容是不是真的與你想查的東西相關。現在有許多論文都可以直接在網路上檢視電子全文,只要註冊帳號就可以下載,非常方便。
如果遇上沒有電子全文的論文,那就要跑一趟自由廣場對面的國家圖書館,在館內可以做調閱。這部分不住台北的朋友,就比較遺憾一點,但是碩博士論文網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可以幫助你找到關鍵的參考書目。
我們常常在查參考書目時,面對茫茫書海,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能全部看完當然最好,但時間永遠不夠。這時只要進入幾篇與你想查的議題相關的論文,點選「參考書目」,就會看到論文作者為了研究所讀過、引用的書籍、雜誌和論文。稍微比對一下,你就會看到重覆出現的書單和名字,這代表這本書是大多數研究這個領域的人都一定會參考的資料,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讀起,再做額外的延伸。
另外,論文一開頭的「緒論」,通常都會做文獻的回顧,這也是幫助你知道這個領域重要研究有哪些的方式。
新聞資料
文章、書籍、論文,都是作者篩選整理後的結果。如果你要避免作者個人的意見扭曲了事實,或想知道更多深入的細節,可能就會需要查找當時的報紙。在國家圖書館都有收藏報紙的資料,但如果覺得跑圖書館麻煩,各個報紙的官網都有做電子化和線上化的整理,底下這個表格可以給大家參考(截取自台大圖書館的部落格):
如果是日治時代的資料,可以參考日日新報,這是台灣日治時代的報紙,這篇文章有介紹相關資料庫,有漢文版和日文版,但因為是台大與漢珍合作開發的,所以除非你是台大師生,不然這是付費的資源。
相較於電子資料庫,紙本報紙的資料,會有額外的資訊。因為電子資料庫多是針對單篇報導的內容,但報紙本身的排版、同時出現的其他新聞(當天還發生了哪些事)、位置和大小代表當時社會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還有反映著當時人民生活樣貌的廣告等等,都可能給你新聞本身以外,更真實反映當時社會氛圍的一面。
另外,如果是書寫歷史相關題材,有時你可能也會需要國外的觀點(不同的視角,或避免國內政治因素的扭曲),那可以試著檢索像EBSCO(美國、英國新聞)、NewspaperSG(東南亞新聞)這類的網站,但這基本上已經是專業學者研究的程度了,寫故事對於事實的考究,通常不需要到這種程度。
一定要記得,我們做研究的目的是創作,是為了寫出更好的故事,而不是真的在做研究。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這是一個有趣的網站,裡面提供了台灣不同時期的古地圖,可以幫助你理解當時的環境與地貌,還有比較城市的變遷。除了網頁版之外,也有上架了APP,在商店搜尋「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就可以找得到,有興趣可以玩看看。
地理位置會幫助我們建立故事裡的空間感,你會知道角色要從一個地方,移動到一個地方的距離、時間,路程之中會看到的景色,這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場景,和發想可能的事件。
在現代,你可以使用google map的街景模式,去看看你要書寫的城市、街道,到底實際長成什麼模樣,不會只停留在腦海中那些偶像劇場景,一個城市也不會只是一個空空的地名而已,這會幫助你更理解你要寫的故事。
相片資料
如果你需要照片資料,可以使用國家文化資料庫。因為有些新聞資料是沒有附照片的,而有些照片沒有出現在新聞中。輸入關鍵字後,國家文化資料庫會顯示各類的相關照片,這對於你理解當時的環境會非常有幫助,已經被拆除的建築物、改建的城市、當時的車輛、服飾、招牌或是髮型,都會帶著你回到那個年代。
法律相關資料
如果你要查的是法條,可以使用全國法規資料庫;如果是要查判決、案件,可以使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這些都是免費的資料庫,如果你願意付費,也可以考慮七法法學資料庫,這是私人企業做的資料庫,好處是它直接整合所有相關的資料,不用一個一個資料庫去找,而且介面操作很直覺,是現在在法律圈很受歡迎的系統,它可以免費試用(好像每個月可以查七個關鍵字吧),可以參考看看。
訪談
找個相關人士或專家來問,當然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事實上,經過上面的步驟,你也會知道一些重要的研究者和相關人士,更清楚知道要找什麼人來訪問。
但如果你對要田調的領域一無所知,或是你其實想知道的,是某個行業的日常、生態等等,你其實並不需要一出手就訪問「專家」,即使是默默無名的醫生、律師,也可以回答你這些問題,只要善用你的朋友圈,請朋友協助介紹,或是在網路上查找,其實都可以找得到相關人員做訪談。只要對方有空,你的態度有禮貌,其實很多人都很熱心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只是畢竟是佔用別人的時間,所以建議你還是能先自己找些資料,做基本的瞭解會比較好。而且一個人願意被你訪的次數有限,你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來的,都是網路上就找得到的東西,其實還滿浪費的。
如果你必須訪問名人、專家,更是應該先做好基本的功課,把公開的資料都先讀過,這不但可以增加對方的好感,提升他願意受訪的意願,你能訪到的東西,也會更深入、更有價值。你在提出邀請時,可以同時附上訪綱,條列一些你想問的問題,這份訪綱並不是實際見面時的SOP,而是幫助受訪者知道你想瞭解的事情,以及你所做過的準備,你可以把訪綱視為第一次與受訪者的溝通,以此來增加受訪者的意願。
不過,訪談要記得一個重要的原則:不要試圖叫受訪人解決你故事上的難題(除非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想參與你的故事)。
例如,你去訪中央銀行印鈔票相關的職員,他最多就是告訴你上班的動線、中間的層層把關和防護機制、鈔票如何印製和銷毀的流程、以及他們的輪班模式(如果他可以,也願意告訴你的話),你要怎麼利用這些資訊,打造一個偷鈔票的計畫,那是你的事情,千萬不要問對方:「那要怎麼把鈔票偷出來?要怎麼破解防護機制?有沒有什麼可以逃過檢查?」
一來,這不是他會知道的事(他只是在那裡上班,又不是偷東西的人),你的追問只是徒增他不知怎麼回答的尷尬;二來,你這樣等於是把你的工作丟給對方去煩惱。請問,如果你要寫一個故事,而故事情節是別人替你設計好說給你聽,那你的價值在哪?
所以你頂多是假設情況,讓他去判斷有沒有可能發生,或是去瞭解Key Man是誰。例如:「如果停電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輪班的方式,是誰決定的?」「系統的維修是自己做的嗎?還是外面的廠商?」這類相對明確的問題,才是比較適合提出來的。(當然,偷鈔票的這個例子可能怎麼問都不適合啦(大笑))
以上是一些資料庫的介紹和方法整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