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主角很被動」,
初學者常常會覺得很困惑。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早期的故事,
超多被動的故事,
例如醜小鴨,
例如小紅帽,
例如灰姑娘。
被動故事本身「沒錯」,
是因為時代精神有差異。
在封建時代,
階級是不流動的,
窮人想翻身,
多數時候只能依靠貴族的援助或聯姻,
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中,
你主動去幹嘛幹嘛,
本身幾乎可說是無意義的,
聽故事的人渴望中的救贖,
只能依賴別人的給予,
因此主角大多被動。
醜小鴨為什麼得救?
因為他的血統本來就是天鵝。
小紅帽為什麼得救?
因為強大的獵人。
灰姑娘為什麼得救?
因為神仙教母和王子的真愛。
總之,
窮人除了妄想有好心人、魔法與貴族相救之外,
只能幻想自己是落難貴族了。
但早期的故事,
就沒有主動的角色嗎?
當然有,那都是屬於「英雄」的故事。
某個英雄,
某個國王,
某個貴族或某個神,
看到人間疾苦,
主動對抗邪惡,
拯救人民與水火。
這是另一個困擾初學者的話題,
叫「你的主角太完美」。
因為這些早期故事裡的勇者,
很多都是道德完美的救世主。
另一方面,
被動的角色之所以被拯救的原因,
常也是因為身懷美德,
只要主角善良、教順、有愛,
那救贖必將降臨在他身上。
其實細想也不奇怪,
畢竟在那個王權的時代,
任何可能帶來政權危機的意識型態都應該被消滅,
所以就算真有承擔這種精神的故事,
也是一熱門了就要被消失,
留傳下來的自然是
歌頌王權與神權的故事
鼓勵平民善良的維穩故事
但來到民智已開的現代,
階級翻轉是有可能的年代,
這種被動的故事,
因為女權抬頭(女性不再需要男性拯救)
就連羅曼史都漸漸捨棄了。
我們也認清了再有權位的人終究是人的真相,
因此開始懷疑完美角色的真實性。
有缺陷的角色,
透過自己的努力,
克服難題、改變自我,
相信個人情感更勝國族大義,
是如今的主流價值。
這不必然是世界真相,
但至少是世界潮流。
就像經歷了漫長二戰的歐陸常見悲觀精神的作品,
而做為世界龍頭的美國常見樂觀精神的作品,
一塊土地上的故事必然和住民有所共鳴,
才會被廣為接受。
而訴說著表面階級流動,實則閉鎖,
下層想努力向上如同幻夢的《寄生上流》,
受到了極大的肯定,
也正因為這是全球資本主義的縮影。
創作不是對錯問題,
而是因為創作的偉大
來自反映某種世界的真實,
無論這個真實是
一種情感
一種美德
一種殘酷的真相
如果創作僅僅只是個人的妄想與幻夢,
那就不值得被稱為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