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類這件事,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做,
而且每個人都能建立自己的分類。
就像我的W型結構,
也是我自己歸納出來的,
它不是學者那種「完美」的分類,
但我覺得是一個足夠實用的分類。
做為創作者,
如果真的想用分類的方式幫助自己構思,
可以替自己整理自己覺得實用的類型,
因為比起完備,實用才是重要的。
如果沒這個心思做分析歸納,
過去也曾有理論家整理過情節的類型,
總共歸納出了三十六種情節,
可以上網搜尋「三十六劇」,
就會找到維基條目。
或是你也可以買《救貓咪2》的書,
它也整理了10種故事類型,
搭配《救貓咪》裡的15個節奏,
就可以組裝成各種情節。
我相信情節走向是可以窮盡的,
但重要不是有幾種框架,
而是你知不知道怎麼與你的故事配合。
這就好像五金行有100種鏍絲釘,
重點不是把一百種買齊,
而是知道你需要的是哪一種。
一個出色的師傅,
通常也不是把100種鏍絲釘背在腦裡,
而是知道有哪10種最常用,
自己用起來最順手,
真遇上他不熟悉的、沒看過的,
他知道怎麼替代,
或是去什麼地方問到答案。
我相信編劇也是一樣的,
所以才說對你而言實用的才最重要。
比起類型,我一向更喜歡理解背後的原因,
我不會問有哪幾種長的鏍絲釘,
我會問長的鏍絲釘通常用在什麼地方?
把鏍絲釘做長的好處是什麼?
那為什麼不做得更長?
粗的和細的差異在哪?
十字頭的和六角頭的有什麼區別?
當我理解這些原理後,
就算市面上沒有生產這種鏍絲釘,
我都可以知道我最需要的,
是那個誰都沒看過的零件,
自己訂製出一個獨一無二的。
如果不理解這個本質,
就會像許多人把《救貓咪》都翻爛了,
還是寫不出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