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限定的條件下創作劇本?

如何在限定的條件下創作劇本

今天想透過回應一個讀者的來信,來解答許多創作者心中的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那就是「替人創作」。

很不幸的,劇本不像小說,一部影視作品是一個小工業,是一個合作的成品,所以多數編劇很難期待像小說家那樣,關起門來創作,自己主宰一切。

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這件事在你業餘時你或者可以任性,但當你想吃這行飯,靠這門技藝維生,你必須面對的是金主的要求、製作人的眼光、導演的偏愛、可用演員的限制等等,你不再單單在創作你的「作品」,某方面來說你必須完成該完成的「作業」,而平衡這兩件事,正是你藝術手腕與成就的專業。

接受了這個現實,接下來談這個主題才會更有意義,不然你大可繼續不受限制的天馬行空自己的作品,這是個人的自由和選擇。

那究竟,當我們兇獸一般的想像力,遇上了條件限制的牢籠時,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創作呢?

我的建議是:放棄抵抗,回到基本功,跳出框架。

調整心態,回歸基本功

首先你一定要放棄抵抗,這個主意很爛、這個概念很俗、這個意見很鳥⋯⋯如果你心中充滿這些聲音,那你一定無法專注讓你的創造力真正發揮。停止抱怨,好好面對你眼前的功課,是非常重要的。

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應該拉低我們的藝術眼光,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全面投降,而是化敵為友。

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在讀者的來信中提到,為了推廣社團,社長決定要弄個作品,希望要有以下條件:

1.主角要文青

2.圖書館畫面要多

3.最好有點愛情

4.不脫離校園⋯⋯

5.推廣閱讀

從這些條件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元素,角色有了(文青),場景有了(校園、圖書館),但除了要一點愛情元素外,基本上看不出什麼故事線。

試著先回歸到起承轉合的基本功,把該有的衝突和故事抓出來。

永遠不能忘記,一個故事是源自於一個有渴望的角色,在追求他渴望的過程中遭遇阻礙,最後在不斷突破阻礙下產生蛻變,達成渴望,成為更好的人的一連串過程。

跳出框架,尋找新可能

所以如果我們已經有角色了,該應該問對的問題:這個文青,他的渴望是什麼?他在追求什麼?他想完成什麼?

有時我們會從別的元素著手,比如說場地:圖書館可以發生什麼?我們會在圖書館做什麼?發生什麼最合理?發生什麼最不可思議?試著以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問題。

如果要有愛情:那男女主角是怎麼樣的組合?一冷一熱?怎樣相遇?怎樣相愛?

如果需要置入性行銷,挖掘商品(閱讀)的價值:商品的實質好處是什麼(ex:長知識、好把妹⋯⋯)?商品的精神好處是什麼(ex:提升個人形象、生活情趣、靈魂療癒⋯⋯)?商品可以拿來進行什麼活動(ex:書展、交換書)?記得配角原則,置入的商品扮演好配角永遠比硬拿來當主角有魅力。

你一定要試著多給自己幾個答案,從不同的角度(這也是我喜歡使用曼陀羅圖思考法的原因),因為直覺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是很俗的。給自己五到八個答案,會幫助你找到不同的路。

這就是我們在談的,你一定要跳出框架。

一提到文青,我們腦中一定就會浮現某種刻板印象,但這個印象是我們的武器,還是我們的毒品?你要懂得分辨。如果想要別出心裁,有沒有可能幫他加裝一個完全不同的元素:文青殺手?文青小當家?文青浩克?

跳出框架,你常常就能找到截然不同的故事線。誰說文青+圖書館+愛情=校園浪漫愛情故事?日本有部有名的輕小說叫「圖書館戰爭」,基本上它三個元素俱備,但它卻是一部以城巿戰爭為背景的故事。

讓「條件限制」成為激發創作潛力的朋友

我始終相信,條件限制,永遠是創作者的朋友,因為它可以激發出真正的創造力。

我們不是為了創意而創意,為了搞怪而搞怪,刻板印象可能是毒品,卻也可能是武器。重點都在於我們怎麼去尋找到一個新的,新鮮的,動人的故事,所以所有的問題、技巧、規則都會回歸到:這是一個好故事嗎?

如果不是,不管是什麼金科玉律,讓我們一起打破它。

 

推薦文章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四):篇幅

淺談各種創作載體差別(四):篇幅

相似的載體, 例如短篇小說和超長篇小說, 短篇漫畫與連載漫畫, 電影與電視劇, 因為篇幅差異, ...
閱讀更多
從《當男人戀愛時》看票房與政治正確

從《當男人戀愛時》看票房與政治正確

近期國片性別之戰,炮火隆隆,​ 前者是《消失的情人節》的跟蹤狂男主,​ 後者是《當男人戀愛時》的 ...
閱讀更多

【差異比較】童書的故事怎麼寫?和電影故事有什麼不同?

故事不只是給大人看的,同時也可以給孩子看。那如果給大人看的故事,是以衝突建構起來的,那給孩子看的 ...
閱讀更多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