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傳播系學生做的訪談,我覺得整理得很完整,雖然是2009年的資料,但與現在的狀況並沒有差距太大,好文應該要讓更多人看到,特別在此進行分享。
原文轉錄自: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10487407.html
2009傳學鬥暑期訪調「影劇幕後--編劇不能寫的故事」,已在10/17的成果發表會當中圓滿的落幕了!感謝有到場支持的朋友們,另外,在當天不克前往的舊雨新知們,傳學鬥在此要將這三個多月來辛苦訪調的成果,一一的向大家分享,希望你們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指教和鼓勵。
本次將先和大家分享整個活動的總論,以及我們整理的四大劇種分工:
【總論】
一說到編劇、劇作家這個職稱,讓人反射想到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舉世聞名的莎士比亞了!他不僅在當時的英國社會掀起風潮,其作品至今仍歷久不衰,一翻、二拍、三重編,經典地位早已確立無庸置疑。
隨著時代、科技變遷,當年的戲劇由舞台搬上了大螢幕成為電影,又被擠進黑盒子化為電視劇,其中的元素變得更豐富、更多元,評論戲劇的角度或許增加了,但無論是演員的演技、畫面的效果,或是戲的氛圍,最初都來自那薄薄一本劇本,來自編劇的鬼才腦袋。
十六位編劇背景各異,涵蓋電影、舞台劇、單元劇、偶像劇、八點檔長壽劇及大愛劇,跨界創作的例子實為產業常態,但礙於組織運作行勢必進行分類及分工,若以年資、所屬電視台、寫作背景切割恐有困難,於是最後以劇種作為分組依據分為三類,分別為:一、舞台劇及電影;二、單元劇及偶像劇;三、大愛劇及八點檔連續劇。
〔撥開雲霧見天日?-訪調收穫和成果〕
穿梭不同劇種的編劇,自己怎麼說?
一、八點檔長壽劇:
說說劇種:
八點檔長壽劇基本上是委製的狀況,電視台自己出錢委託製作人製作,所以主控權及節目著作權在電視台,主控的展現落實在編劇人選的決定、編劇費用佔製作費比例、編劇薪籌、劇情走向、角色生死、當然,也包括收視率的承擔,而收視率則關係到廣告價位,進而影響到節目收入、及製作預算。
過往新聞局曾規定集數,後來開放讓市場決定。不過由於觀看連續劇是一種習慣,收視率高低雖有起伏,但一定有死忠觀眾堅持想看到結局。因此操作上會依據收視率判斷可以做多久。換戲有風險,所以為了維持利潤電視台會一直做下去,做到觀眾真的不耐煩,或者他台新節目可能搶走觀眾,才會換新。有時候可能後面鋪了50集的戲,可是一旦收視率開始下滑,電視台可能就會決定再20集收掉故事,於是劇本就要調整準備結束。
說說分工:
以前所有編劇會一起開會、分場,然後各自分攤場次寫對白,但這樣模式很耗精神,於是發展出一套操作方式,先由編劇聚集把這十集的故事大綱討論出來,之後一個負責分場,把分場寫得很詳細,待節目部確認,其他編劇再專門負責寫對白本。
工作時程模擬:
日期、時間
|
人員
|
工作描述
|
10/01 19:00 ~ 10/02 02:00 |
電視台戲劇中心 |
根據當日收視率開會 修改統籌編劇預先完成的10/6分場大綱 確認10/7故事大綱 修改完畢交付給統籌編劇、寫本編劇 |
10/02 02:00 |
統籌編劇 |
收到調整後的10/6分場大綱 收到開會決議的10/7故事大綱 |
寫本編劇 |
收到調整後的10/6分場大綱 收到開會決議的10/7故事大綱 |
|
10/02 07:00 |
統籌編劇 |
根據10/7故事大綱,撰寫10/7分場大綱 |
寫本編劇 |
根據10/6分場大綱,撰寫10/6對白本 |
|
10/02 17:00 ~ 19:00 |
統籌編劇 |
交出10/7分場大綱 |
寫本編劇 |
交出10/6對白本 |
|
10/02 19:00 ~ 10/03 02:00 |
電視台戲劇中心 |
根據當天收視率開會 修改統籌編劇完成之10/7分場大綱 確認10/8故事大綱 修改完畢交付給統籌編劇、寫本編劇 |
接續同上循環流程 |
說說薪酬:
假設抓比例,如果整部戲預算以一百五十萬為例, 大堆頭演員總費用大概佔一百萬,而統籌加上寫本編劇的總費用比例則是十萬。而一百五十萬是二十年前的製作費水準,現在製作費幾乎剩一半。所以,台灣編劇酬勞其實很低。有的統籌編劇薪酬是以集數計算,每集電視台都付錢,但寫本編劇則看每天播出比例計算,然後整個月再去計算累積薪資。所以有可能寫了、導演拍了,但最後剪掉了,就沒有了。
二、偶像劇:
說說劇種:
偶像劇的製作流程上,製作人或製作公司通常會先募一筆資金,然後找編劇、導演、演員,寫好劇本,把戲拍好,然後等人來買播映版權,於是就有拍完之後賣不出去的,當然也有還沒拍,電視台就把錢送上等著要播的,而在播映上不一定限於台灣,東南亞也都會有購買播映的機會,於是製作人或製作公司當然會在意台灣市場,但也有可能海外市場收益高過台灣市場。
說說分工:
有的公司因為案子不會停,且為了要敲藝人、導演的檔期,所以常常趕著完成劇本、邊寫邊拍、或為演員量身訂作劇本,這樣情況下,一個編劇往往無法負擔,就有統籌/協力編劇的配置,一個統籌配三、四個協力,統籌做分場,協力寫對白。但一旦製作人不滿意,不論統籌或協力,就有可能會被更換掉。
說說薪酬:
由於製作人是整體製作的中心,因此編劇薪酬也透過製作人來做發放,有的製作人可能在編劇寫了企劃案後,不論獲選與否都會給車馬費,但很多沒有,薪籌上有的可能五集對白本寫好,製作人確定可以拍攝,就給錢,但有的電視台若含戲劇製作中心,就會等到播出才給錢,那樣從寫企劃、故事大綱、修腳本、拍攝、到播出,很有可能編劇這一兩年都要忍受沒有收入的狀況。
偶像劇產製流程:
三、大陸劇:
一、二十年前中國大陸的影視產業不如台灣蓬勃,因此大量台灣人才憑藉優勢前往發展。不過,當時有些製作單位募得資金、找了編劇、導演籌拍後,也許受限於人脈及種種現實因素,因此常賣不出影片,導致無法播出,而投資者雖有雄厚財力,但因為對影視產業不熟悉,也常出現投資虧損。這樣的時間一旦拉長,中國大陸便摸熟了影視生產作業模式,加上國家有計劃地培植人才、技術,台灣工作人員在大陸闖蕩的優勢便逐漸消失。
即便在台灣人才還有優勢的期間,編劇到大陸工作的狀況也不一定輕鬆,製作團隊的導演可能是台灣人,但因好劇本的定義見仁見智,加上導演對於最終拍攝擁有較大決定權,因此導演與編劇也時有衝突;如果導演是大陸人,就更容易有「為什麼要沿用台灣人的劇本」之類的情緒反應,加上編劇隻身前往異地,除了工作壓力,兩岸工作同仁的文化差異、如果是女性編劇,更不時傳聞肢體上或輕或重的騷擾狀況。
如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影視產品被其視為軟實力的展現,各項人才配置或合拍要求也越來越細,例如拍攝集數要有三分之一是在大陸發生,傷風敗俗劇情不能拍、甚至近期要求歌頌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劇情,都多少影響劇情規劃;而台灣的投資方在備齊企畫案、分集故事、主創人員後,會交由大陸合作方送審,但由於送審時並未實際開拍,對台灣部分習於編拍編寫的製作單位而言,就須發揮想像力撰寫相關資料;至於送審後則需等待准拍證和准播證,但如果等到准拍證下來才開拍,相關人員檔期可能無法配合,所以製作單位常低調先行開拍;而完成後的作品也須等證照下來才可以播,有時電視台的檔期談好,但沒拿到證照,就無法播出。
大陸劇產製流程:
大愛編制內的相關製作部門計有委製一部、委製二部與委製三部,三個部門依據節目內容調性與集數進行區分以相互競爭,但同樣是對外發包製作的窗口。由於大愛劇情牽涉到真人真事,因此考量播出後對當事人的影響以及電視台宗旨,電視台企劃單位對產製的流程便有高度參與。
編劇工作時程可以前、後區分:前期採訪相關人物,確認所有受訪者願意授權資料給電視台,編劇除了參與訪問外,另需整理詳細的訪問資料交由電視台存檔,以供事後與當事人討論時可以參照,電視台則支付編劇固定編採費用;後期開始撰寫劇本,劇本除了與電視台確認外,亦需與當事人進行討論溝通,確認播出無虞,此時期的編劇薪籌約五集支付一次,編劇不用擔心領不到錢,薪酬不論統籌編劇、協力編劇、或是獨立撰寫的編劇,皆領取固定費用。由於電視台自身擁有播出平台,因此產製上皆會等到寫完劇本、拍攝剪輯完成入庫,才上映播放。
大愛電視台除了在節目劇本、拍攝的產製流程控管外,其完整的人文志業組織、及擁有培育人才的大學環境,使得一系列從連續劇主題曲、到相關發行的全球版權都有縝密操作。
對於編劇來說,大愛劇場的創作題材雖有侷限,但多數皆認為其薪資及工作相對穩定。當然編劇也可選擇不與電視台接洽,而是直接與製作單位合作,再由製作公司與電視台對口,但如此合作方式的編劇薪酬通常便會較低。
大愛劇製作流程: